從海浪翻湧的諾德到黃沙漫天的庫爾特,人類的生活習性隨環境而變化,戰爭的形式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演繹。
但有一種食物,超脫了地域限制和政治派系,統治了全大陸人類軍隊的牙和胃。
它就是“加洛林飛餅”。
「給我一塊加洛林飛餅,我能砸死一個國王」——大陸童謠,作者佚名。
李維細細摩挲著由大麥為主、燕麥、小麥以及各種豆類為輔研磨出的混合粉,一旁的負責人小心作陪。
離開格里斯堡,李維馬不停蹄地趕往位於瓦蘭城東面的糧食作坊。
這是荊棘領最大的糧食作坊之一,也是承擔軍糧炒制任務的主要作坊之一。
受限於寒冷的氣候,荊棘領冬大麥的產量比冬小麥要高。
而燕麥作為三者中單位產量最低的麥種,只能“屈尊”和各種經濟作物在短暫的春夏季節裡輪作。
故而大麥是荊棘領的主食,也是麥芽的主要來源。
而由小麥脫殼研磨出的白麵粉則屬於比較精貴的糧食。
將麥粉和豆粉混合,只加水和鹽,和成不發酵的“死麵”,薄切成掌心大小的餅乾狀,送進烤爐裡,就得到了最基礎的加洛林飛餅。
這種“乞丐版本的精靈餅乾”以其耐儲存、攜帶方便、頂飽的優勢最終成為了加洛林帝國騎兵長途奔襲的制式口糧之一。
即便是在潮溼腐敗的南方,加洛林飛餅也能撐上大半年時間再發黴、生蛆。
當然,無論搭配何種醬汁、肉湯又或者麥芽酒,加洛林飛餅的口感都和矮人的審美一樣糟糕。
而它足以崩壞牙齒的硬度更是被士兵們戲謔地稱為“投擲武器”,“飛餅”的名號由此而來。
李維特意來此,自然不是為了製作這種“哈士奇都不吃”的簡配飛餅。
“子爵大人,我們的黃白糖存量不多了。”
雖然不知道少君為什麼捨得把珍貴的糖用在這種便宜軍糧上,盡心盡力的負責人仍然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李維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來自加里·納比男爵領的黃白糖明天就到。”
負責人暗自咋舌,心想這是第幾個來送黃白糖的男爵了?
不遠處傳來類似魚肉的鮮香風味——那是農奴們正在蒸煮菜薊。
甜菜似乎用光了李維的好運氣,李維並沒有在荊棘領找到山楂、白蘿蔔。
但梅琳娜表示菜薊同樣有李維要求的“健胃消食”的效果。
再加上醃漬的刺山柑提供油脂,一份集齊了澱粉、蛋白質、糖和油脂的簡易“壓縮餅乾”就大功告成。
雖然保質期比起原版的加洛林飛餅要短一些,但在乾燥炎熱的庫爾特作戰,本身就有利於延長乾糧的保質期。
最重要的是,比起限制出口、成分保密、價格高昂的精靈餅乾,李維的壓縮餅乾自主研發、原料易得、成本可控。
菜薊是荊棘領夏季常見的……野花,懶漢和賭鬼們偶爾會摘點回去墊肚子,然後就會越吃越餓;
刺山柑是庫爾特大戈壁最常見的植物,也是非常優異的榨油原料——同馬奶酒一樣,醃漬刺山柑也是荊棘領從“好鄰居”那裡學來的美食;
而糖和鹽的適宜攝取量李維雖然記得不太清楚,但無非就是每天幾十克糖和幾克鹽罷了。
只要吃起來不會甜得發齁或者鹹得發苦,那劑量就大差不差了。
味覺或者說五感本身就承擔著人體預警的職能。
當然,保險起見,第一批生產的壓縮餅乾數量不會太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