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咱就在這片裝土吧?”餘大嫂指著不遠處一片林子,“這兒的腐土層厚實。”
“成。”餘坤安把麻袋抖開,“清麗,你幫我撐著袋口。”
王清麗麻利地撐開麻袋,餘坤安用撮箕扒拉著土往麻袋裡到,邊倒變壓緊實。
餘大嫂、餘二嫂也在一邊忙活。
幾個人一邊裝袋一邊嘮家常,不一會兒就裝了好幾麻袋。餘坤安在馬背兩側各拴上兩袋,自己又背上兩袋。
“大嫂,你們先裝著,我先運一趟回去。”餘坤安拍了拍馬脖子。
“去吧,路上當心點。”餘大嫂直起腰,叮囑他,“這馬馱著東西走山路可得慢些。
餘坤安卸完麻袋,帶上餘母早就準備好的一葫蘆涼白開,又牽著老馬往山上趕。
回到林子裡,只見餘大嫂獨自倚著棵老松樹休息。
“大嫂,清麗她們呢?”餘坤安把水遞過去。
餘大嫂接過裝水葫蘆,指了指方向:“去那邊找草藥了!說是難得進山,要碰碰運氣。”
“哎,那我去看看情況。”
餘坤安買回家裡的草藥手冊,王清麗閒了也沒少翻看,如今倒真派上用場了。
餘坤安順著方向找過去,老遠就聽見餘二嫂的大嗓門:“哎喲我的天!清麗,你找到的這個好大啊!”
撥開灌木叢,只見兩個女人正圍著個枯樹樁忙活,連他走近都沒察覺。
“挖著啥寶貝了”餘坤安突然出聲。
“哎呀!”餘二嫂嚇得一哆嗦,“安子你走路咋沒聲兒呢!”
王清麗抬頭,眼睛亮晶晶的:“我找到茯苓了!”
餘坤安接過小鋤頭蹲下,只見土裡露出塊黃褐色的疙瘩,他小心翼翼地刨開周圍泥土:“我媳婦兒就是厲害,這都能找到。”
“我就是瞎碰運氣,”王清麗笑得見牙不見眼,“看見這土鼓了個包,就試著挖挖看…”
餘二嫂在一旁豎著大拇指:“清麗這眼力勁兒就是準!”
餘坤安小心地把足球大小的茯苓刨出來,介面的地方斷了,冒出白漿。
餘坤安在手裡掂了掂,沉甸甸的:“這個少說七八斤,能賣不少錢呢!”
茯苓又名伏靈、伏菟、松腴、不死麵,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依賴腐朽的松樹或其他針葉樹根部生存的。一般是松樹死亡後兩三年後,茯苓菌絲侵入腐爛松木,開始生長,直到長成菌核變成大家看到的塊狀茯苓,才可以採挖。
《本草綱目》中記載:茯苓,蓋松之神靈之氣,伏結而成,故謂之伏靈、伏神也。還因其藥性平和,四季皆可入藥,適用於中老年人脾虛、水腫、失眠等症,可寧心安神,因此有“四時神藥”的美譽。
伏靈一名,名副其實,一身靈氣,伏於地下,不顯山露水,但它切實有靈氣。
因為茯苓一直埋在土裡生長,地面沒有枝幹也沒有葉子,所以採挖茯苓全憑經驗和運氣。
有經驗的採藥人上山找茯苓,首先要找的就是老化松林或者松樹樁,然後再觀察地面有沒有裂紋或隆起,最後憑著經驗採挖。
茯苓可不是隨便就能遇著。有時候在山裡轉悠一整天,連個茯苓影子都見不著。
哪像今兒個,王清麗隨便一挖就是個大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