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鄉帶著幾個識字的戰士,開始挨家挨戶走訪,登記烈士資訊,瞭解家屬困難。
他帶來了營裡僅有的一些撫卹金和糧食,雖然不多,但代表著部隊的一份心意。
“大娘,您放心,張娃子是英雄,部隊不會忘記他!”
“這是營裡的一點心意,您先收著,有什麼困難,隨時跟我們說!”
面對著一位痛失愛子的老人,李念鄉的聲音哽咽。
老人家拉著他的手,淚眼婆娑:“好孩子,好孩子啊……”
一句“部隊不會忘記”,比多少金錢都更能慰藉人心。
傷殘的戰士,也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力所能及的,會安排一些輕省的工作。
孫德勝則帶著青壯年們,熱火朝天地投入到重建中。
倒塌的房屋,先清理廢墟,能用的木料、石塊都收集起來。
男人們負責搭建屋樑,砌牆,女人們則和泥,搬運材料。
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到處都是勞動的號子聲。
孫德勝憑藉著對地形的熟悉,指揮著大家合理規劃,哪裡適合建房,哪裡適合開墾。
“大家加把勁兒!早一天把房子蓋好,就能早一天安穩!”他嘶啞著嗓子喊道。
汗水浸溼了衣衫,但沒有人叫苦叫累。
“鬼手”劉的小作坊裡,叮叮噹噹的聲音不絕於耳。
幾口被炸燬的水井,在他的指揮下,很快被清理乾淨,重新砌好了井壁。
清澈的井水再次湧出,引來村民們的一片歡呼。
損壞的石磨,也被他帶著徒弟們修復一新。
他還利用繳獲的一些廢舊鋼鐵,打造出新的鋤頭、鐮刀。
“劉師傅真是神了!什麼壞東西到他手裡都能變成寶!”村民們讚不絕口。
“鬼手”劉嘿嘿一笑,手中的活計卻絲毫不停。
醫療隊的帳篷裡,陳醫生和幾個護士忙得腳不沾地。
傷員的傷口需要換藥,有些還需要進行簡單的手術。
藥品十分匱乏,陳醫生只能精打細算,用鹽水消毒,用草藥輔助。
同時,他還組織人員對水源和環境進行消毒,宣傳防疫知識。
“大家一定要注意飲水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
“防止蚊蠅滋生,保持環境清潔!”
他的細心和負責,有效地防止了疫病的發生。
張峰也沒有閒著,他穿梭在各個重建點。
時而拿起鋤頭和戰士們一起開墾荒地,時而和孫德勝商議修復計劃。
他的心眼洞察,此刻更多地用在了觀察民心士氣上。
他能感受到,雖然悲傷還在,但一股頑強的求生意志和對未來的期盼,正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
當他看到有幾個因失去親人而情緒特別低落的村民時,會主動上前安慰,瞭解他們的困難,並讓李念鄉重點關注。
當他發現某處資源分配出現小的摩擦時,會及時出面調解。
他的存在,就像一根定海神針,穩定著整個根據地的人心。
“營長,你看,咱們的第一批新房,已經建起來了!”李勇興奮地指著不遠處幾間初具雛形的土坯房。
張峰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是的,廢墟之上,新的家園正在一點點地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