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半小時後,一個小小的村落輪廓出現在他們眼前。村子不大,稀稀拉拉地散佈著十幾間茅草屋和土坯房,坐落在一個小山坳裡,顯得有些破敗和蕭條。村口歪歪斜斜地立著一塊早已模糊不清的石碑。
整個村子靜悄悄的,彷彿一座空村。
李勇打了個手勢,小隊成員立刻分散開來,佔據有利位置,互相掩護。
他自己則帶著一名戰士,壓低身子,沿著村邊的灌木叢,小心翼翼地向村子中央靠近。
就在他們接近一間看起來相對完好、似乎還隱隱有炊煙飄出的茅草屋時,屋內突然傳來一陣壓抑的、似乎是爭執的聲音。
“……都什麼時候了,還想著走?我們這點人,能衝到哪裡去?外面全是鬼子!”一個粗啞的嗓音說道。
“不走?留在這裡等死嗎?連長,我們的電臺壞了,聯絡不上團部,彈藥也快打光了,傷員還這麼多……”另一個聲音顯得有些焦急。
“閉嘴!再想想辦法!三五七團沒有孬種!”粗啞的嗓音厲聲喝道。
三五七團?
李勇的心猛地一跳!晉綏軍三五七團?是友軍?!
他立刻向身後的隊員打了個手勢,示意保持警戒,然後深吸一口氣,提高了聲音,用約定俗成的暗語喊道:“雲龍兄!是你嗎?我是李逵啊!”
這是軍內部流傳較廣,用於識別友軍身份的土話暗號,雖然不標準,但在這種敵後環境下,往往比生硬的口令更實用。
屋內的聲音戛然而止。
片刻之後,茅草屋的門“吱呀”一聲被拉開了一條縫隙,一支黑洞洞的槍口先伸了出來,隨即是一張佈滿風霜、警惕萬分的臉。那人上下打量著李勇和他身後的戰士,目光銳利如刀。
“你們是什麼人?哪個部分的?”那人沉聲問道,槍口依舊沒有放下。
李勇舉起雙手,示意自己沒有敵意,同時仔細觀察著對方。這人穿著一身同樣破舊但能看出是晉察冀軍制式的灰色軍裝,眼神中充滿了警惕。
“我們是路過的抗日隊伍!”李勇朗聲回答,同時暗暗打量對方的裝備,“剛剛在青峰嶺跟鬼子幹了一仗!聽到這裡有動靜,過來看看!你們是晉綏軍三五七團的弟兄?”
聽到“青峰嶺”和“跟鬼子幹了一仗”,屋內的氣氛明顯一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