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下邊眾臣爭執不休,而且都各有各的道理,嘉詳帝也是聽得心煩意亂的。
平息了一下心情他這才說道:“軍備不能廢!軍隊亂了,國家會出更大的亂子!但災也不得不救!而且要救災就得像唐相所言,安排好一切善後,否則眼下暫時度過了。後邊又起亂子,那豈非是前功盡棄!你們都好好的再想想,今天若想不出萬全之策,你們就都別回家了!朕累了,你們都先議議吧!”
說罷,便起身離朝。眾臣連忙施禮相送。一個個都知道,看來今天皇上是下了決心了,拿不出合理的方案來,今天的朝會就沒個完。
走出了大殿,嘉詳帝便朝跟在身後的梁公公吩咐道:“給每位大臣搬張凳子,另外準備好中午的膳食吧!”
“是!奴才這便去準備。”
回到御書房,林玉靠在塌上緩緩了。不由的伸出雙手來揉了揉兩邊的太陽穴。
此事也確實讓他頭疼,若完全按唐濱的方法,當然是好。但這樣至少得花掉五百多萬兩銀子,可現在國庫中可用的按王德算下來,僅有三百餘萬。
這兩百萬兩的差額,倒還是次要的。就是透過朝中官員、皇親國戚們捐贈些、再從皇室內庫中調拔些,暫時應該也能夠湊齊。可是糧食卻是個大問題啊!
從各縣上報來看,受災嚴重的人口約有三十四五萬。就算按每人每天半斤糧來算,但要保證其近兩年的用度,那得也耗費一百四十萬石左右。各地雖有義倉,但分佈太廣,路途遙遠,調運不便。而且其中的損耗也必然不小。
現在幾大官倉中的存糧確有兩百餘萬石,但其中七成都為軍備糧。若按此調拔救災的話,那麼餘下的糧食根本不足以應付北寧發動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
再者,把國庫、糧庫都調空了。萬一再有點別的什麼突發情況出現,那可就真是無力再應對了。
想著這些,林玉不由的倍感頭疼。想當初楚朝鼎盛之時,全國幾大糧倉的存糧常年都能保持在千萬石以上!只嘆南虞的國力還是太弱了些。為了這麼點糧食和銀子,就讓他這個皇帝是左右為難。
“陛下!”
抬頭一看,是梁公公回來了。
“都辦妥啦?他們都在幹什麼啊?”
梁公公忙道:“都安排妥當了,大人們都在殿上商議著呢!”
林玉聽罷,不由的哼了一聲:“哼!商議!我看他們那是爭吵吧!平時一個個的,都裝作很有學問,挺有本事的。到了關鍵時候,連個像樣的主意都拿不出來!”
“陛下!其實諸位大人們也都是為了把事辦好,不是嗎?”
“唉!算了!朕想清靜一下,你先下去吧!”
那梁公公剛轉身,又慢慢的回過頭來。
“怎麼?還有什麼事嗎?”
梁公公忙上前一步,小聲說道:“陛下為救災之事煩心,何不向一人問計呢?”
“誰啊?”
“陛下難道忘了嗎?那翠楓寺內語出驚人、太和殿上作出千古佳句的任逍遙啊!”
“任逍遙?”
林玉想了想,這倒還真是。此人雖然年青,但卻見地不凡,又文彩極佳。確實算得上難得的人才。只是這救災之事牽涉甚廣,這個年青人他能行嗎?
看著皇上還在猶豫,梁公公又道:“陛下何不召來一試呢?就算任大人想不出什麼好的法子,也不打緊。畢竟朝上的諸位大臣們不都還在商議嗎?”
林玉聽罷,也是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想法吩咐道:“行吧!那你立即去把任逍遙召來!”
“是!”
見梁公公忽然來了,任逍遙也大感意外。
“梁公公這是……?”
“任大人!陛下有急事召您進宮議事!請任大人這便隨我進宮。”
“陛下召我有急事?”
“是啊!”梁公公也不顧這許多,拉著他便往馬車上走。
一路之上,聽梁公公說了原委之後,任逍遙不由的搖頭道:“梁公公!您這也太看得起在下了吧!我對朝中政務一竅不通,那麼多大臣,一時都想不出好辦法來。我能想出什麼良策啊!”
“任大人!您可就太客氣!連那渡劫大師都說您是治世之才,老奴相信任大人定能想出好的辦法來的!”
任逍遙搖著頭苦笑道:“梁公公啊!我什麼情況都不清楚,怎麼可能能想出好的辦法來啊!”
梁公公一想,這倒也是。平日裡他辦的都是監正司的差事,對政務自然所知不多,而對這次的災情,以及情況自然所知不多。連基本情況都不瞭解,又怎能想出好法子來呢?
想了想,他忙朝任逍遙道:“任大人,要不一會見了皇上。您可先向皇上請旨,調閱相關的奏摺以及戶部相關的文件。我想陛下自會同意的。當您把這些都看過之後,那不自然就清楚情況了嗎?”
任逍遙也知道,既然皇上已下詔,那躲是躲不過去的了。那只有趕鴨子上轎,硬著頭皮試一試了。
“陛下!任大人到了!”
正靠於塌上,看著案几上的奏摺心煩意亂的林玉聽見梁公公的稟報,坐直了身子道:“進來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