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西景來使報喪、遞交新君國書後不久。南虞派出的憑弔使節尚未抵達西景都城鹹京之時,西景國內的形勢已是急劇的惡化。
原來那御史大夫周起龍,果然只是一時之間出於無奈,這才與李泯虛與委蛇。而趁著李泯不注意時,便悄悄攜珉王逃出了鹹京。隨後便聯絡了益州招討使、涼州招討使以及肅州招討使等三路人馬,在涼州擁立珉王為帝。並共同起兵。以李泯禍亂朝政、廢長立幼、專權跋扈、並有篡逆之心為由,發兵征討。
西景的政體與軍制皆與南虞大為不同。西景共設有益州、關中、河西、涼州、肅州、漢中共六路招討使,掌管著這六大地區的軍權。而這六大區的安撫使則掌握著當地的政權。
如今周起龍等在涼州擁珉王為帝,並獲得了其中三路招討使的支援。一時之間是聲威大震。
雖然在這六路兵馬之中,當屬關中與河西兩路的兵馬最為強盛。但這兩處都得時時提防著強大的北寧。所以能讓李泯抽調起來抵禦周起龍的兵馬並不多。
因而不到一月的時間,益州路的兵馬已逼近漢中。肅州與涼州的兵馬也已奪取天水,兵鋒直指渭水河畔。
各地求援的急報如同雪片一般的朝著鹹京飛來。
還不到四歲的秦王剛剛即位,自然無法理政,朝中之事都由李泯與趙拓二人在處理。
而面對著這樣的危局,李趙二人也是顯得有些焦頭爛額的。他們知道,一但讓珉王的軍隊攻入鹹京,那麼他們的下場會是什麼樣。
而那趙拓本是左右逢緣之人,當初他也是見李泯勢大,完全控制了鹹京的軍隊。關中招討使也是他的親信,自己雖貴為丞相,卻無力與之反抗。於是這才同李泯沆瀣一氣的。
可如今見其勢危,他也是打著自己的主意,甚至在暗中佈局。若是珉王的軍隊真的打入鹹京,那他便先將李泯拿下,然後交給珉王請功。並說明自己是不得已而身在敵營,只為今日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趙拓自然是幫不上李泯什麼忙,甚至連出謀劃策也談不上。
而早已是焦頭爛額的李泯,這時也顧不上他。在李泯眼中,趙拓雖貴為丞相,但畢竟升遷不久,又是一介文官。影響力雖有,卻沒有兵權,現在是戰事如火。有他沒他也一樣。只要能暫保證鹹京平穩,糧草充足供給就行。
於是李泯與親信們最終商議:在南路,讓漢中太守先堅守住漢中。同時漢中路從商洛一線抽調三萬兵馬趕往漢中支援。而在西路,也同樣從關中路抽調了三萬兵力,匯同鹹京附近的兩萬羽林軍中又抽調了一萬五千人,合計四萬五千的兵力馳援渭水一線。以圖將西路的肅州、涼州兵馬擋在渭水以西。
當然,他也擔心北寧此時會趁虛而入。於是又從河西路臨時抽調了一萬兵力南下,以加強關中、潼關一線的守備。
西景內亂的戰局,不單單是引起了南虞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北寧的密切關注。
北寧君臣都認為這是滅掉西景的天賜良機。
丞相諸葛傅向寧平帝起湊道:“陛下!如今西景內亂已起,秦王與珉王兩股勢力相鬥正酣。為了應對珉王從西、南兩路的進攻。李泯已將其關中路過半兵馬調往漢中與渭水。據可靠線報,目前,西景兵力最為強大的關中路,現在在商洛至潼關一線,加上河西路調來的一萬人,也不過區區四萬兵力。而其河西路,雖然尚有四萬兵力,但其防線綿長。南起郃陽、北至朔方這樣漫長的邊境線,以這區區四萬人馬。我大寧軍隊也可隨時找到一處突破。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現在內鬥之中。在鹹京一帶,也僅有五千禁軍與五千羽林軍。可以說幾乎已無後備兵力可用。正是我大寧攻滅西景的大好時機啊!”
寧平帝聽罷,似乎眼中已經看到了西景被亡國,將整個西景納入大寧版圖的景像。
龍心大悅的寧平帝忙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不少大臣都站出來,贊成諸葛傅的提議,並建議寧平帝應當抓住時機立即出兵。
然而就在君臣都覺得西景已是舉手可得之時,大將軍夏候纓卻出例起湊。
一見大將軍出例,寧平帝還以為是他要請命率軍出征,高興的問道:“大將軍有何本起湊啊?”
夏候纓卻湊道:“陛下!西景內亂,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大好機會。但西景畢竟已立國百年,又有山川之險。雖是內亂,但要想一戰而定之,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還不待寧平帝說什麼,諸葛傅不滿的朝夏候纓道:“大將軍這是何意?如此千載難逢之良機,在大將軍眼中怎麼卻變得如此不易了呢?難道大將軍還怕了那西景不成?”
夏候纓並未直接理會諸葛傅,而是朝寧平帝湊道:“陛下!西景現在確實因內亂而邊境兵力空虛。但他們有山川關隘之險,要想一舉而破之,也並非那麼容易。我們絕不可犯輕敵之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