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宇剛三人作為千惠集團的董事、股東。
這幾年千惠集團的發展實在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郭榮年憑藉千惠集團強大的渠道賺的盆滿缽溢。
一開始千惠集團是利用郭榮年的渠道、貨物、還有他在東南亞的關係發展。
隨著千惠集團站穩腳跟之後,雙方的局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郭榮年旗下的公司靠著千惠集團大量出售貨物。
150家超市、1000家081便利店,300家藥店的強大的渠道可不是說說而已。
這還沒算上炎國國內的銷售渠道。
而霍棟、包宇剛也從千惠集團的強大銷售渠道當中獲利。
……
“霍老、郭老、包生,這次我過來就是為了千惠集團的上市。”
錢天睿接著繼續說道:“千惠集團上市對於在座各位都有好處,它能吸收港島的資金、外來的資金來發展自身。”
“還有便是穩定港島市民的生活。”
從生活小事來穩定港島。
兩個大國之間的“碰撞”之間,港島發生劇烈的動盪。
而港島的市民受到劇烈的影響。
千惠集團的作用就展現出來。
沒錯,便是“保民生”。
讓港島的市民在劇烈的動盪當中,安穩的生活。
千惠集團在港島的超市的市場份額佔到了百分之六十五。
而便利店的市場份額達到五成。
港島本土品牌比較大規模的只有李跑跑的百佳超市、屈臣氏。
除了李跑跑的百佳超市,屈臣氏之外,還有其他富豪也在佈局港島的超市領域、便利店行業。
主要還是因為千惠集團的發展規模讓他們眼饞。
既然千惠集團不“摻他們玩”,那他們便另起爐灶,發展超市、便利店,就不相信發展不起來。
當然除了本土的超市品牌、便利店品牌之外,還有外來的品牌。
港島的超市、便利店也是一個“大雜燴”的春秋戰國時代。
當錢天睿說出此行的另外一個目的之後,包宇剛三人眉頭一皺。
包宇剛三人心中思忖道:“果然……”
把千惠集團發展起來果然有目的的。
不過這對於港島來說,好處多多。
尤其對港島的市民來說,有千惠集團在“穩盤”,那他們的生活水平便有所保證。
千惠集團猶如一條“鯰魚”不斷的把港島的經濟活力“盤活”。
這不會導致整個港島經濟因為某種原因而出現大規模的動盪。
千惠集團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其他招式來“保”港島的經濟繁榮發展。
“港島是我們的家園,我們願意為自己家園而努力。”
霍棟第一個站出來,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保證道。
在場的三人當中,霍棟的愛國情懷是強烈的。
他時不時投資炎國內地。
港島更不用說。
港島的繁榮也關乎到他。
霍棟責無旁貸的擔起責任。
尤其這次炎國用千惠集團“打頭陣”,霍棟十分樂意跟著。
郭榮年則第二個表態。
雖說他的大本營在大馬國,但對國內的建設也不少。
炎國成立初期,他為國內購買了30萬噸糖,並將500萬美元的期貨利潤交給國內。
前不久,郭榮年跟帝都方面接觸,提出跟國內合作,在帝都的建國門外國際貿易中心的想法。
對於錢天睿的計劃,他十分支援,
而包宇剛是三人當中情感是最複雜的。
包宇剛在國內的建設方面也出錢出力,但是……懂得都懂。
但對於錢天睿來說,無所謂。
只要包宇剛能跟著步伐一起走即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