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老子終於開口,“封神一事,牽連甚廣,恐引發腥風血雨。”
“不破不立。”鴻鈞的聲音斬釘截鐵。
“洪荒氣運流轉,需有新的秩序誕生。封神榜,便是重塑秩序的鑰匙。三教與西方教,當共擔此任,不得推諉。”
他抬手一揮,封神榜化作六道金光,分別射入六聖體內:“此乃榜文印記,助你等篩選封神之人。一年後,西岐將有鳳鳴,封神之戰,自此開啟。”
六聖捧著體內的印記,心中五味雜陳。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三教將迎來一場浩劫,無數弟子將捲入其中,或上榜為神,或隕落塵埃。
可鴻鈞的法旨已下,容不得他們拒絕。
昊天站在紫霄宮外,看著六聖面色凝重地離去,握緊了手中的帝劍。
他知道,封神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那些曾經羞辱過天庭的名字,終將在天規之下俯首,而他這個天帝,也終將讓三界明白,秩序二字的分量。
此時的朝歌城,帝辛已長成少年,正跟著太師聞仲學習兵法。
他尚不知曉,一場關乎三界命運的封神大劫,已因天庭的一場紛爭悄然開啟,而他這個紫微大帝的未來身,也將在這場浩劫中,迎來屬於自己的劫數。
朝歌城的青銅編鐘連響三日,敲碎了籠罩在王宮上空的陰霾。
帝乙的靈柩停放在太廟正中,十八根盤龍柱上纏繞的白幡隨風飄動,而新王帝辛身著玄色王袍,正站在祭天台上,接受諸侯的朝拜。
他的目光掃過下方黑壓壓的人群,瞳孔深處閃過一絲不屬於少年的滄桑。
就在昨夜,紫微大帝的星力突然湧入他的識海,那些沉睡的前世記憶如潮水般湧現——星宮的帝座、紫霄宮的聽道、洪荒萬載的輪迴……原來他不僅是商王之子,更是紫微大帝的未來身,肩負著證道的使命。
“父王遺詔,兄終弟及,然微子啟無帝王之才,唯有帝辛,可承大統。”
太史令手持龜甲,高聲宣讀著遺詔。
帝辛接過象徵王權的玄圭,指尖觸到圭上冰涼的紋路時,突然想起紫微記憶中鴻鈞道祖的話:“洪荒秩序,需人族自強。”
繼位大典的第三日,帝辛便下了一道震驚朝野的詔令:
“凡人族男子,年十五至五十者,皆需習練武藝;女子可學箭術、馬術,以備不時之需。”
詔令一出,朝堂頓時譁然。比干丞相捧著笏板勸諫:
“大王,百姓以農為本,若皆習武,恐誤了農時。”
帝辛卻指著殿外練兵場的方向,那裡已有禁軍在演練新創的陣法:“比干大人,你看那些士兵,若不是常年操練,怎能抵禦北狄的侵擾?人族要想不被妖族、仙門輕視,唯有強身健體,人人能戰。”
他親自帶著工匠改良兵器,將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青銅礦脈重新開採,鑄造出更輕便的戈矛。
他翻閱三皇五帝時期的兵書,結合紫微記憶中的星斗陣法,創出“九陣圖”,讓士兵能根據戰場形勢變幻隊形。
他甚至在朝歌城外開闢出萬畝校場,每日清晨親自下場,與士兵一同演練騎射。
三個月後,朝歌城的街巷裡再也看不到遊手好閒之徒。
壯年男子扛著農具下地時,腰間必掛著一把青銅短劍;孩童在私塾讀書之餘,會用木棍練習刺殺;連婦人紡織時,都會將麻線纏成弓弦的形狀,口中哼著新編的軍歌。
有諸侯偷偷稟報,說西岐的姬昌在暗中招賢納士,恐有不臣之心。
帝辛聞言,不僅沒有動怒,反而下令開放邊境貿易,讓商朝的鐵器、糧食與西岐的馬匹、絲綢自由交換。
“若他真心為百姓,便是好事;若他有異心。”
帝辛撫摸著腰間的佩劍,眼中閃過一絲銳利,“我商朝的百萬銳士,正好試試新練的陣法。”
這年秋收後,北狄再次南下侵擾,卻被邊境的民兵打得大敗而逃。
那些平日裡扛鋤頭的農夫,拿起兵器時竟如久經沙場的老兵,陣列整齊,箭無虛發。
捷報傳回朝歌時,帝辛正在校場觀看女子射箭比賽,見報微微一笑,將腰間的玉珏賞給了射中靶心的農家女:“這便是人人皆兵的好處。”
紫微在星宮看著水鏡中的景象,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能感覺到,隨著人族尚武之風興起,人間的氣運正變得愈發厚重,而自己與未來身的聯絡也越來越緊密。
“再進一步,”他望著朝歌城的方向,“便能觸控到那層瓶頸了。”
此時的帝辛,正站在太廟的大禹神像前,手中握著新鑄的“鎮商劍”。劍身上刻著人族勞作、練兵的圖案,隱隱有龍氣盤旋。
“先祖,”他輕聲道。
“您沒做到的,我會做到;紫微大帝未成的道,我會繼承。”
太廟外的風捲起旌旗,發出獵獵聲響,彷彿在回應這位年輕帝王的誓言。
誰也沒有想到,這場由帝辛推動的全民習武,不僅讓商朝國力大增,更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洪荒的氣運格局——當封神大劫的陰雲漸漸逼近時,人族手中的兵器,將成為影響戰局的關鍵力量。
紫霄宮那次議事之後,六聖回到各自道場,本以為能按照封神榜的規劃,一步步推動商朝覆滅,讓自家弟子順利上榜封神。
可沒曾想,帝辛繼位後的一系列舉措,卻讓他們精心佈下的棋局徹底亂了套。
元始天尊坐在玉虛宮的雲床上,看著手中的封神榜,眉頭緊鎖。
榜上那些本該因商朝暴政而應運而生的“應劫者”,如今一個個在帝辛的治理下安居樂業,根本沒有反叛的跡象。
他派去朝歌暗中觀察的弟子回來稟報,說帝辛不僅勤政愛民,還親自帶領百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商朝的國力蒸蒸日上,民心所向,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利用的破綻。
“這帝辛,怎地如此英明?”元始天尊喃喃自語,語氣中帶著一絲不解和惱怒。
通天教主在碧遊宮也是愁眉不展。
他本想借著商朝的混亂,讓截教弟子在封神大戰中嶄露頭角,擴大截教的影響力。
可帝辛推行的全民習武政策,讓商朝的軍隊戰鬥力大增,那些原本可以被截教弟子利用的“妖邪作亂”,如今在商朝的銳士面前不堪一擊。
截教的弟子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卻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出手,只能在碧遊宮中等候訊息,急得團團轉。
西方二聖在極樂淨土更是坐不住了。他們本想借著封神大戰,將西方教的教義傳入東土,吸納更多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