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HD區,北三環西路,“某家國際收藏品市場”,玉石展區。
上午10點,此時一個展櫃前聚集著5人。
這5人,分別是宋筱蓉、梁嬌、馮睿、曹亮以及黃蓄。
今天是17號,是他從蓉城返回京城第的第6天。
11號那天離開,王沅把他送到了機場。
雖然很不捨,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暫時的分開是不可避免的,分開,有時也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12號的晚上,玩遊戲聊天,馮睿跟他發了資訊,說16號、17號這裡會舉行拍賣會預展。
所以幾人就都來到了這邊。
正式拍賣是18號。
這次的拍賣會是“中T國際拍賣公司”組織舉辦的。
之前進來,在入口處,他看過拍賣會的相關資訊:
此次拍賣,有500多件拍品參加拍賣,主要是近現代書畫、油畫以及精品古玉。
比如說張大千、何香凝、劉奎齡、劉繼卣、黃胄等名家的書畫作品。
戰國、西漢、元朝、明清等各個時期的古玉飾品等。
“黃蓄,你比較懂收藏,你覺得這塊戰國時期的雙龍玦玉佩怎樣?”
問話的人是宋筱蓉。
她說的雙龍玦,是一塊直徑約五六公分的平安扣式玉製品。
雕刻的雙龍,左右分佈,底部連結處有谷紋玉璧圖案。
整個物件古色古香、看上去很精緻。
“很好啊!不過拍賣的話,價格肯定不便宜,你喜歡它想買下來嗎?”
黃蓄試著問她道。
以她家裡的條件,買這樣的物品當然沒問題,消費得起。
“是想買下來,我看著挺好看的!”
“你是收藏還是自己佩戴?”
他隨口又問了一句。
“我買了可能會佩戴或者送給別人佩戴!”
宋筱蓉沒有猶豫,直接說道。
“如果佩戴的話,這東西可是正兒八經的墓葬品,也就是說給死人戴的,那樣你也戴嗎?
只是買著收藏倒是無所謂。”
看著她,他又笑著道。
以前自己售賣過古玉製品給她,但那些並非陪葬物品。
雖然也是故人用過了的物件,但性質還是不一樣。
打個比方說,一個是生前活著時用的,一個是去世之後用的。
用跟用有區別。
很多祖傳的物件,都是人生前使用,然後代代相傳,那個跟陪葬不一樣。
這道理隨便說說,大家都能明白。
“陪葬用品?筱蓉,那你還是不要買著戴了或者送人了,那樣多不吉利!想想都很滲人!”
聽了黃蓄說的話,梁嬌看了看玉玦,又看了看宋筱蓉,然後勸她道。
“他這樣一說,就算送我都不要,我肯定都不買了。”
“那別人不是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曹亮笑著道。
“少了就少了,應該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另外也不是所有人忌諱黃蓄所說的!”
馮睿也跟著說道。
他說的很客觀,現實確實那樣。
有的人就是專門玩那種東西的,比如說“嘎巴拉”,就是人骨製作,別人還是一樣天天戴在身上。
當然,那種情況可能又不一樣。
“黃蓄!你說這些戰國、漢代、春秋時期的古玉製品,是不是都是從墓裡刨出來的?”
梁嬌問他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