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讓他更感興趣,看來有內幕。
“馮哥,到底是啥事?能說說嗎?”
既然他說了這些,估計是會說一些情況的。
“曹亮,還是你跟他說下吧!”
馮睿又看向了他。
“那行,那我就說說。
黃蓄,你知道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時的古玩、字畫啥行情嗎?”
曹亮再次笑著問他道。
“這個我略有耳聞,只聽說那時的古董不怎麼值錢。”
他實話實說。
曾經聽收藏界大佬馬老說過,他那時候撿漏,基本上都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那時確實不是很值錢,就拿齊白石的書畫來說,兩三百塊錢一幅,很容易買到,包括其他名家的,也是一樣。
那時的古董,精品古玩,在地攤上經常能看見官窯,也就幾百塊錢。
你剛才看過的不是有黃胄的作品嗎,在七十年代末,據說他在“榮寶齋”擺過地攤,書畫就幾十塊錢。
當然,不只是他,也有很多其他名家、收藏界的古玩人士。”
曹亮這話,讓他突然間想到了資金問題。
那個年代的人,大多數可都還是沒啥餘錢購買東西的。
哪怕買一幅名家書畫平均只要幾十塊錢,買多了也需要大量的資金。
而那時工薪層的工資,每個月大多數都是二三十塊錢,多點的百八十塊錢,除去家庭開支,一個月也剩餘不了多少錢。
“你家的東西要是那個年代收藏的,那也花了不少錢吧!資金怎麼來的,靠日常工資,肯定無法滿足購買吧!”
黃蓄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這個問題問得好!”
馮睿笑著道。
“靠普通工作方式當然無法滿足購買需求,不過我爺爺是翻譯,自從六十年代的時候,就開始為國家翻譯大量的書籍。
你知道那個年代好的翻譯有多麼稀少嗎,另外翻譯一本書能有多少酬勞嗎?”
曹亮又說道。
這個他還真不知道。
但聽他這麼一說,黃蓄瞬間也能夠明白,估計收入會很高。
因為一本書翻譯出來後,大量印刷,就會有很多的收入。
“有多少酬勞?”
他試著問道。
“買幾張書法字畫肯定沒問題,另外我爺爺一個月可不止翻譯一本書,他能翻譯好幾本!
你說這樣長期積累下來,夠不夠買那些書法字畫?”
“那確實夠了,你這樣說,說明你爺爺當年也是很喜歡字畫那些東西的!”
“是啊!他確實喜歡,不然也不會買那麼多。
可惜的是他只喜歡字畫,不喜歡那些瓷器、玉石,不然多買一些官窯、古玉,那樣就更好了!”
曹亮一副有點遺憾、可惜的樣子。
“你那樣說也不對,用字畫跟別人換不也是一樣的?”
他剛說完,馮睿道。
“是啊!馮哥說的對!”
黃蓄也笑著跟著說道。
“呵呵,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一時間沒有想到。”
……………
大家聊著,繼續看起了這個展廳內的其它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