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選帝侯的宮廷裡,今天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
皇帝的特使烏爾裡希·馮·埃青拜訪了勃蘭登堡選侯。
腓特烈二世(勃蘭登堡選侯)剛從波美拉尼亞平叛歸來,此刻正拖著疲憊的身軀會見埃青。
埃青觀察到腓特烈的臉色很差,不止是因為心情不佳,還有身體的病痛。
這位武德充沛的選帝侯在即位勃蘭登堡邊伯之後,先是貸款湊了一筆錢從條頓騎士團手裡把諾伊馬克地區給贖買回來,隨後持續掃蕩領地境內數量龐大的強盜騎士,直殺的勃蘭登堡領地內人頭滾滾,幾乎看不見強盜的身影。
勃蘭登堡的混亂由來已久,從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統治時期,到後來的盧森堡家族統治時期,勃蘭登堡這塊北德爛地一直處於放養狀態。
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更關心自己的巴伐利亞和普法爾茨,而盧森堡家族要照料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兩個王國,導致勃蘭登堡長期處於半自治狀態,貴族勢力瘋狂擴張,互相攻伐,遍地盜匪橫行。
直到來自紐倫堡的選帝侯腓特烈一世•馮•霍亨索倫用忠誠和四十萬弗洛林從西吉斯蒙德皇帝手中買下整個邊區和選帝侯席位,這才正式開啟了霍亨索倫家族在此地的統治。
腓特烈一世還未來得及有所作為便匆匆離世,將家族領地一分為三,由老二腓特烈二世繼承這勃蘭登堡領地和選帝侯之位。
腓特烈二世也無愧他父親的器重,統治此地十幾年,已經肅清領內,收復舊土,在柏林建立起強而有力的統治。
隨著勃蘭登堡進入平穩發展期,腓特烈二世將目光投向北方弱鄰——波美拉尼亞公國,當時公國正因為格里芬家族主家絕嗣而分崩離析。
格里芬家族的各個支系瓜分了這個富裕的北德意志公國,其中最強大的是波美拉尼亞-沃爾加斯特和波美拉尼亞-斯德丁這兩個分支,他們擊敗眾多血脈相連的親戚,成為這場盛宴的最終勝利者,分別建立沃爾加斯特伯國和斯德丁伯國。
他們,就是腓特烈擴張的目標。
由於勃蘭登堡是帝國邊區,有來自帝國議會的資助,再加上多年戰爭的錘鍊,這裡的軍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勝周圍的鄰邦。
設立邊區的本意是為了保衛帝國邊疆,但腓特烈卻用這強大的軍力在帝國內開始擴張。
沃爾加斯特和斯德丁本因分家問題打的不可開交,但面對強敵入侵,他們選擇暫時聯合,背後又有條頓騎士團的支援,三方聯軍在奧德河畔與腓特烈的軍隊大戰一場,被打的大敗虧輸。
隨後腓特烈乘勝追擊,吞併了不少波美拉尼亞的土地,還將剩下的部分收為附庸。
將勃蘭登堡的領土擴大了一圈,經濟困境更是因為洗劫了諸多波羅的海沿岸的富饒城市而得到緩解,此舉引起了漢薩同盟的敵視。
如此明目張膽的擴張行為已經嚴重違反了帝國法律,也讓周圍的諸多北德意志諸侯感到恐懼,他們紛紛向皇帝上訴,希望皇帝能懲罰肆意妄為的選侯。
波美拉尼亞仍有忠於格里芬家族的勢力在持續策劃反叛,導致腓特烈不得不花費大把的精力來平定新徵服的領土,同時心裡還提心吊膽的,日日夜夜擔心受到皇帝的責罰。
本來在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統治時期,由於這位皇帝基本不處理帝國事務,腓特烈二世還不太擔憂。
可是新即位的拉斯洛皇帝對帝國政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讓腓特烈二世又開始憂慮。
聽說以薩克森選侯為首的北德意志諸侯又一次向皇帝上書請願,希望皇帝能夠制裁他這個無視帝國法律肆意擴張的勃蘭登堡選侯。
終於在這一天,皇帝的使者到來,很可能是為了責罰他,勒令他放棄波美拉尼亞的非法領地。
還有一種可能,這也是他所期盼的,那就是邀請他加入即將組織的十字軍,雖然這件事也很麻煩,但好過另一種情況。
懷著複雜的心情,腓特烈見到了埃青,他們並非第一次見面,選帝會議期間哈布斯堡家族與霍亨索倫家族之間的交易也是由他與腓特烈談妥的。
腓特烈試探性地發出問候:“烏爾裡希,我親愛的朋友,再次見到你我可真是太高興了。”
埃青禮貌微笑,微微欠身以示尊敬,隨後語氣冷漠地說道:“我怎麼覺得,選侯大人非常不歡迎我的到來呢?”
“怎麼會呢?烏爾裡希,我們先前還有過愉快的合作不是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