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蘇丹的宮廷內,穆罕默德二世面色陰沉地聽著馬哈茂德的彙報。
久爾久城下的慘敗,導致魯米利亞軍團在決戰之前就損失了超過兩萬人的部隊。
即便馬哈茂德盡力補救,在撤退途中收攏殘兵,又沿途抓了不少壯丁,魯米利亞軍團的實力仍然大大降低,軍力僅有四萬,尤其是作為主力的騎兵部隊只剩下數千人。
這讓穆罕默德二世原定的先發制人奪取瓦拉幾亞,從而將十字軍逼入巴爾幹山區的戰略方針徹底作廢。
他將不得不冒著巨大的風險與十字軍的主力進行戰略決戰。
倒不是說他害怕了,只是這樣,奧斯曼帝國免不了要經歷一場惡戰,本就還未恢復元氣的帝國只怕會更加雪上加霜。
到那時,帝國就不得不放緩擴張的腳步,這讓雄心勃勃的他無法接受。
“我願意接受您的任何懲罰,陛下。”馬哈茂德心灰意冷,向來高傲的頭顱此時垂的很低,他已經預見了自己將被盛怒的蘇丹處以極刑的結局。
宮廷內的朝臣們都替馬哈茂德捏了一把汗,曾經立下大功的馬哈茂德如今將因為一場大敗而失去他的一切。
出乎預料的是,穆罕默德二世卻一臉平靜,淡然地說道:“馬哈茂德,你為我帶來了一場大敗,令我軍損兵折將,我本應該取你性命告慰陣亡將士的在天之靈。但是,你曾在貝爾格萊德拯救了我,也拯救了帝國的大軍,所以我免你一死。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我宣佈革除你的一切職務,任命你為魯米利亞軍團指揮官,你就以戴罪之身繼續為我效力,直到洗刷你的罪過和恥辱的那天吧。”
馬哈茂德瞪大眼睛,沒想到,寬容的蘇丹陛下竟然還願意給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機會,他馬上激動且狂熱地回答道:“多謝陛下寬恕,多謝陛下!下一次,我一定為您帶來勝利!”
穆罕默德二世微微頷首,隨即揮退眾人,返回宮內的戰情室,在一張巨大的地圖前駐足沉思。
馬哈茂德是難得的將才,臨陣換將無疑會動搖軍心,而且暫時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指揮官來指揮魯米利亞軍團。
擊敗馬哈茂德的是亞諾什,這是穆罕默德沒有暴怒並且處決馬哈茂德的另一個原因。
與馬哈茂德一樣,他也沒能看穿亞諾什為奧斯曼大軍佈置的陷阱,草率地下令強行進攻瓦拉幾亞,這才招致了這場慘敗。
前線戰敗的訊息傳來後,穆罕默德二世開始反思,為什麼他會在亞諾什這位老將手裡連連受挫。
最後穆罕默德二世得出結論,奧斯曼帝國的國力還是略有不足,面對奧地利匈牙利兩國的結合體,雖然佔據一些優勢,但卻無法取得徹底的勝利。
這次十字軍來勢洶洶,他們聚集在匈牙利的訊息早已透過間諜為他所知曉。
久爾久的慘敗讓穆罕默德二世馬上意識到這些歐洲敵人想要從瓦拉幾亞向君士坦丁堡進軍。
十字軍從瓦拉幾亞出發進攻奧斯曼帝國有兩個選擇。
一是向索菲亞前進,攻陷此地後揮師向東進攻君士坦丁堡。
二是直接越過多瑙河向東進抵黑海之濱,然後一路南下攻擊君士坦丁堡。
第一條路線直接被他排除,道理很簡單,這條路線上堅城眾多,而且有些道路崎嶇難行,這些歐洲人追求的必然是速戰速決。
那就只有第二種可能了,在第二條路線上沒有重兵把守的堅固要塞,而且地勢平緩適合大部隊行軍。
穆罕默德二世的目光死死鎖定在地圖的某點上,那裡正好處於黑海之濱,是他為異教徒們選定的絕佳的葬身之地。
只是,現在還有一個問題亟待解決——安納托利亞軍團遲遲未能運輸到歐洲大陸,沒有這支精銳軍團的幫助,他就算再厲害也沒法抵擋軍力龐大的十字軍。
一些異教徒的艦船時常來到海峽附近窺伺,安納托利亞軍團尚在集結中,大部分部隊都還未渡過海峽,異教徒的艦隊對海峽的威脅卻在與日俱增。
經受過一場重大失敗以後,穆罕默德二世無法接受海峽被敵人切斷,他必須確保自己的大軍能夠完全集結,只有這樣他才有資本與十字軍展開最終的決戰。
穆罕默德二世並不是一個死板的人,相反,他的頭腦很靈活,為了達成目的,他不介意使用任何手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