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公義,英勇,還有許許多多的閃光點彙集在亞諾什身上,拉斯洛對他無比敬重和倚仗。
亞諾什教會了拉斯洛很多東西,也幫他做了很多事。
美名遠揚的【白騎士】同時也是臭名昭著的劊子手,他毫無怨言地充當君主的白手套,親自出馬干涉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在塞爾維亞建立起匈牙利人的統治,將波斯尼亞的王室秘密處決,許多黑暗,殘忍的事他都做過,這都是君主的旨意,罵名卻由他來背。
如今亞諾什的生命已如風中殘燭,拉斯洛又該上哪去尋找如此忠誠和得力的臣子呢?
“陛下,無須...無須為我感到悲傷,我的使命已經完成,接下來的道路就該由您自己去開闢......”
拉斯洛無言點頭,隨後退到一邊,將最後的時間留給拉斯洛·匈雅提與他的父親告別。
站在一旁的拉斯洛默默聽著父子倆最後的道別。
他想到了許多,想到遠在維也納的馬加什,他該怎麼把這個訊息告訴馬加什?
他又想到了奧斯曼人,他們得知這個訊息會不會欣喜若狂?
不,他們沒這個機會了,十字軍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大約過去幾分鐘,亞諾什的氣息越來越微弱,他的眼睛緩緩閉上,失去了生機。
拉斯洛痛苦地閉上眼睛,強忍著心中的悲傷和遺憾,他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亞諾什離去。
瓦爾納戰役勝利的訊息很快便傳回國內,然後傳遍歐洲,如此偉大的勝利引得人們歡欣鼓舞。
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作為十字軍的發起人對這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勝利極為滿意和興奮,他當即宣佈,將戰役發生的三月一日定為主顯聖容日,在這場戰役中作出重大貢獻,不幸犧牲的亞諾什獲得【最英勇的基督教守護者】稱號和真福尊號,其後代將受到賜福。
拉斯洛對這些死後的虛名嗤之以鼻,但這也不失為一種拉攏人心的手段。
這教宗倒是挺上道的,還知道給點心理安慰。
拉斯洛下令在布達,貝爾格萊德和瓦爾納為亞諾什立起銅像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抗奧英雄。
然而,死去的數萬將士......他們永遠留在了這片遙遠東方的土地上,等待他們回去的人也只會收到令人心碎的訊息。
拉斯洛很快便拋下心中的愁緒,他從來不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只是亞諾什英雄式的結局帶給他深深的震撼,至於其他人,他會為他們感到悲傷,但只是一點點而已。
現在,該趁著這場勝利繼續擴大戰果,直到將奧斯曼人徹底驅逐為止!
戰役結束後的第三天,瓦爾納守軍開城投降,十字軍在此休整五日,埋葬陣亡的戰友,照顧傷員。
瓦爾納湖畔插滿了各式各樣的十字架,用以紀念在此陣亡的勇士們。
隨後,大軍開拔沿著海岸南下,一路上幾乎沒遇到有力的抵抗。
由於戰前籌集的糧草幾乎耗盡,十字軍每到一處便大肆劫掠,填充軍實,拉斯洛聽說阿德里安堡(埃迪爾內)儲存有不少物資和財寶,便派西拉吉率軍一萬,弗拉德率軍三千前去攻取那座城市,劫掠足夠的物資支援隨後的君士坦丁堡圍城戰。
剩下的部隊繼續沿海南下。
終於,在半個多月後,他們抵達了此次聖戰的目標——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
當君士坦丁堡的輪廓逐漸清晰地展現在他們眼前時,所有人都不禁屏住了呼吸。
這座城市在一年多以前淪陷,東羅馬帝國的末代帝王君士坦丁十一世也在保衛君士坦丁堡的戰鬥中不知所蹤。
許多人相信他並沒有死去,而且終將歸來,但這只不過是他們美好的幻想。
經過奧斯曼人持續不斷的修繕,城牆基本保持完好,但留存下來的一些觸目驚心的缺口依然醒目,提醒著人們這座城市遭受過的苦難。
修繕的痕跡在城牆上清晰可見,新補的磚石與原本的牆體在顏色和質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城牆上,奧斯曼士兵們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決絕。
奧斯曼帝國的新月旗高高飄揚在城頭,昭示著他們死守的決心。
緊閉的城門高大而威武,其上依然可以看出曾經遭受攻擊的痕跡。
君士坦丁堡宛如一座沉睡的巨獸,在奧斯曼人的掌控下散發著冷峻與威嚴,等待著十字軍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