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日的動作非常迅速,在帝國軍的合圍形成之前,他已經率軍擊退了羅森貝格的圍城部隊,率領幾千殘兵撤進庫騰堡城內。
拉斯洛隨即指揮部隊將庫騰堡團團圍住,但是他卻並沒有急著發動進攻。
這座城市在經歷過數次毀壞和重建後,規模大不如前,外圍城鎮並沒有城牆保護,許多居住在此的胡斯派信徒早在皇帝的大軍到來之前就逃往了布拉格,準備途經那裡到別處避難,所以城外的房屋有一大半是空的。
不願離開家鄉的胡斯派信徒都躲進了勉強算堅固的城堡裡,準備與皇帝的大軍決一死戰。
就像第一次胡斯戰爭時一樣,無法忍受戰亂折磨的波西米亞居民紛紛逃離這個混亂,衰敗,破碎的王國,成為遊蕩在大陸各地的流民。
人們有時會將他們與流浪民族“吉卜賽人”弄混,法國人更過分,他們直接將“吉卜賽人”稱呼為“波西米亞人”。
現在,這段令人心碎的歷史再次重演。
拉斯洛對此無喜無悲。
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拉斯洛,他只會對此感到高興,在他的領地內異端當然是越少越好。
除此之外他甚至還有點惋惜,被抓住的異端都是難得的勞動力,那些跑掉的想抓回來當苦力顯然不太現實。
不過波西米亞人這麼多,布拉格周圍全是異端,摩拉維亞那邊異端也不少,拉斯洛倒是不太擔心自己抓不到足夠的苦力。
為了完成他設想的某個宏大工程,他需要足夠的勞動力,原本這很可能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但是現在事情又有所不同。
這些胡斯派異端簡直就是上天的饋贈,是最好的免費勞動力。
當然,這些對拉斯洛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當然是送伊日去見上帝。
只要他死了,波西米亞的胡斯派異端就再也成不了氣候,拉斯洛對波西米亞的統治也將變得無比穩固。
城鎮中的一間教堂成為了拉斯洛的臨時指揮部,終於不用再睡在簡陋的帳篷裡,他對此感到很滿意。
這間教堂是庫騰堡中數量稀少的屬於天主教信徒的教堂。
雖然羅馬教宗與聖盃派協議和解後規定波西米亞實行宗教寬容政策,但作為王室直轄市的庫騰堡在攝政伊日的影響下與布拉格一樣排斥公教信仰,推崇胡斯派信仰。
所以這座城市並沒有多少天主教信徒,他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沒有受到什麼歧視和區別對待——波西米亞的人們厭惡教士階層的腐敗與罪惡,他們自發成為胡斯的信徒和追隨者,這並不是受人逼迫或是被人蠱惑的結果。
打著“守護信仰,清除異端”旗號的帝國軍並未騷擾這些天主教徒,他們只從被抓住的異端或是已經逃離城市的異端家裡掠奪戰利品和軍需物資。
帝國軍的高階指揮官們聚集在皇帝駐紮的教堂內,就如何奪取庫騰堡展開討論。
“阿道夫,直接強攻你有幾成把握?”
如果能速戰速決,拉斯洛當然不會讓時間拖得更久,軍費開銷,糧食補給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
阿道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陛下,我們絕對可以攻陷這座城堡。只是這是否值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