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地利到日不落帝國

第87章 布拉格之圍(五)

圍城第四十五天,布拉格的鐘聲停止了。

瘟疫般的寂靜籠罩著這座千瘡百孔的城市。

曾經迴盪著胡斯聖歌的街巷,如今只剩下食腐烏鴉的嘶鳴。

聖維特教堂地窖裡,最後一批麥粉在三天前耗盡,神父們用牆灰混合橡子粉烤制的“聖餅“,讓許多信徒在彌撒中吐血而亡。

人們開始瘋狂尋找一切可以食用的東西來填充他們飢餓的腸胃。

老鼠,皮革,貓和狗都被人們掃蕩個精光,每日都有許多人在飢餓和寒冷中悽慘地死去。

甚至,一些超越人類想象的行為也開始在城內出現。

胡斯派叛軍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抵抗能力只會越來越弱。

城外,維特科夫山頂營地,拉斯洛正與三位布拉格周邊地區的主教共進午餐。

他們的餐桌上擺著各種能在軍營裡吃到的最好的食物,不過這些大腹便便的主教們看起來並不是很有食慾。

拉斯洛也不在意,這幾位主教來找他的意圖非常好猜——他們都是為了布拉格大主教之位而來。

當年,查理四世為了強化波西米亞王國在帝國內的權勢,與教宗合作將波西米亞全境從美因茨-日耳曼尼亞大主教區中分離,建立新的布拉格大主教區。

教會的勢力在波西米亞得以快速發展,而國王掌握著主教敘任權,因此廣受教士階層的支援和敬畏。

胡斯戰爭中,胡斯派叛軍幾乎摧毀了波西米亞的天主教會勢力。

但是在1436年,《布拉格協定》的簽署開啟了兩派共存的全新局面。

在這一年,聖盃派與天主教會聯軍合力攻陷了塔博爾,將激進胡斯黨塔博爾派盡數剿滅,隨後溫和胡斯黨聖盃派與天主教會達成協議和解。

協定中明確規定天主教為波西米亞官方宗教,胡斯派為波西米亞合法教派。

這份協定還規定了進行“聖餐”儀式的兩種形式。

對天主教信徒來說,他們在進行儀式時只能領食麵餅,只有教士才有資格領食酒水。

而對胡斯派信徒來說,無論是教士還是普通訊徒都能夠領食麵餅與酒水,也因此聖盃派又被稱為酒餅同領派。

這其中還蘊含了更深層次的宗教內涵,涉及到天主教會的釋經權問題。

總而言之,胡斯派對聖餐儀式的篡改從根本上否認了羅馬教廷的權威。

胡斯派的教士與人們融為一體,而不像天主教會的教士那樣高高在上。

正因如此,即便在協定中胡斯派已經被承認為波西米亞的合法教派,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羅馬教宗總是想找機會撕毀協定,徹底剿滅這些褻瀆聖體聖事的異端。

不過這些努力總是會起到反向作用。

1438-1439年間,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入侵波西米亞,試圖擊垮胡斯派異端,被聖盃派首領伊日率軍擊敗,天主教勢力再次受到打擊。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布拉格大主教之位,長期由胡斯派異端擔任。

現任布拉格大主教彼得·佩恩是早年間參與英格蘭羅德拉派異端起義的宗教改革家。

後來彼得被英格蘭國王驅逐,一路逃亡來到波西米亞,成為胡斯派的創始元老之一,他也是波西米亞胡斯派信徒最尊重和敬仰的教士。

除此之外,波西米亞地區的大多數天主教士都遭到伊日的武力威脅,要求他們在聖餐儀式中使用胡斯派的儀式,這對天主教會權威的打擊同樣非常顯著。

不過這一次,胡斯派終究還是沒有挺過去,皇帝的怒火即將毀滅布拉格,那麼布拉格大主教之位就成了天主教士們眼中最大的一塊肥肉。

誰能獲得皇帝的青睞,成為布拉格的大主教,那意味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與無上的榮耀。

“不知道現在,城裡的那些異端是否還在堅持著他們那褻瀆的儀式。”瓦茨拉夫·茲·塞維羅主教嗤笑著,舉杯向皇帝陛下敬酒。

另一位主教卡羅爾·馮·圖恩冷笑一聲說道:“他們現在既沒有面餅也沒有美酒,這正是對他們褻瀆上帝的神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