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8年開春,條頓騎士團國境內,法奧恩堡外,面容憔悴的維爾弗裡德主教抬頭看向眼前這座平平無奇的小城堡,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長久以來在維也納養尊處優的日子讓他變得無法適應長途跋涉的艱苦——尤其是這段旅途需要穿過戰火覆蓋的危險區域。
皇帝為他招募了五百名“志願者”組成一支主教衛隊,他們護送著維爾弗裡德穿越危險的交戰區,來到瓦爾米亞主教區赴任。
瓦爾米亞主教區地處條頓騎士團,波蘭和立陶宛三國的交界地帶,其中主教區三分之二的領土在條頓騎士團國境內,剩下的三分之一在馬佐夫舍公國境內。
馬佐夫舍公國是波蘭王國的附庸,如今即將被徹底吞併。
夾在兩個交戰國中間的瓦爾米亞主教區按理來說日子應該很不好過,但實際上這裡的生活還是相對平靜的。
前任瓦爾米亞大主教雖然接受條頓騎士團的保護和贊助,但他同時也與波蘭國王交好,在兩個強國之間走鋼絲,最後竟然奇蹟般地沒有被捲入紛爭之中。
當然,這也與雙方交戰的主戰場在西普魯士而非瓦爾米亞主教區所在的東普魯士有關。
只是在他到來以後,恐怕這個主教區的命運將會走向未知的方向。
在他的袖口裡藏著一封密信,那上面是皇帝的囑託。
即便已經吩咐過很多次,拉斯洛還是決定寫這樣一封密信時刻提醒他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
他來這裡就是為了發動主教區的力量援助騎士團對抗波蘭人。
當然,他作為神職人員當然不會親自上戰場,但他會在自己的教區大肆宣揚波蘭王的罪行,讓人們知道這位藐視教會的國王已經被開除教籍,施以絕罰。
這樣不僅可以打擊波蘭國王的威望,還可以鼓動人們反抗波蘭入侵的熱情。
新的大主教入駐法奧恩堡,瓦爾米亞主教區的人們對此持觀望態度。
1356年查理四世頒佈的法案將瓦爾米亞主教區吸納進帝國,該法案規定當地人有權透過教會選舉產生大主教。
但是這一次,教宗的諭令打破了選舉傳統,一個奧地利人突然成為了瓦爾米亞大主教。
不過好在這裡的居民中德意志人的佔比較大,他們對新主教表示歡迎。
維爾弗裡德開始著手整肅主教區內的各方勢力,準備在這裡給波蘭國王制造點小麻煩。
在上一年末尾,瑪麗安堡最終被條頓騎士團攻陷。
不過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大軍成功遏制住了騎士團的反攻。
現在騎士團以瑪麗安堡,埃勞和庫爾姆為核心持續抵抗波蘭國王與普魯士聯盟的進攻。
託倫,波蘭王國軍駐地,瓦迪斯瓦夫三世仔細閱讀密探的報告,皇帝最近一直在招兵買馬,口號喊得震天響,要替教皇懲戒藐視教會的波蘭國王。
但是實際如何呢?
滿目瘡痍的波西米亞自不必說,還在緩慢恢復中,奧地利公國和匈牙利王國並沒有進行戰爭準備的跡象。
拉斯洛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瓦迪斯瓦夫三世並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會很多,他必須儘快結束這場戰爭。
“阿列克謝,”瓦迪斯瓦夫面容嚴肅,“將這份徵召令帶回克拉科夫,我要再次進行全國大徵兵,我需要更多部隊!”
國王的近臣阿列克謝·布查茨基面色微變,猶猶豫豫地勸阻道:“陛下,請您三思啊。為了支付傭兵的薪水和償還債務,國庫已經空空如也。教宗的絕罰令與貿易禁令也開始顯現出影響,這時候再次進行徵召的話,恐怕克拉科夫大主教與貴族們會......”
“他們豈敢如此?”波蘭國王的語氣愈發暴躁,“要不是有這些該死的傢伙拖後腿,我早就把這群該死的德意志人趕進波羅的海里餵魚去了!”
阿列克謝見狀,心知自己根本無法阻止國王瘋狂的舉動,只得默然領命,快馬加鞭朝著克拉科夫趕去。
他的心裡很清楚,這將是國王的最後一搏。
其實在第一次大徵召以後,波蘭王國便擁有超過三萬的龐大兵力,而騎士團的兵力僅為波蘭大軍的一半。
戰爭開始時,波蘭人佔盡優勢。
然而,隨著一萬五千名強悍的波西米亞和薩克森傭兵從帝國境內偷襲小波蘭,宣佈支援條頓騎士團後,情況急轉直下。
雙方在小波蘭地區經歷長期作戰,波蘭王國軍被打的節節敗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