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胡斯戰爭,世人又稱其為“聖盃戰爭”,最終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拉斯洛的完全勝利宣告結束。
拉斯洛騎著駿馬穿過維也納城門,道路兩旁的市民們齊聲歡呼,拋灑花瓣慶祝皇帝的勝利,教堂多次敲響銅鐘,迎接皇帝的凱旋。
他又一次成為了天主教堅定的捍衛者,掃平波西米亞的異端叛賊,使奧地利人再也無須擔心來自北方異端的威脅。
“看啊!那是異端和異教徒的粉碎者!”站在路邊宣講臺上的方濟各會修士們聲嘶力竭,竭力向人們宣揚著皇帝的功績。
皇家僱傭的詩人們將皇帝的一次次勝利編寫成朗朗上口的詩歌,在民眾間廣為傳頌。
人們驚歎於跟在隊伍最後的數百名戴著鐐銬的胡斯派俘虜,他們額頭上烙印的十字是恥辱的標誌,甚至有情緒激動的虔誠信徒向這些異端投擲腐爛菜葉。
拉斯洛微微皺眉,抬手示意,凱旋遊行的帝國軍士兵中立刻分出一部分隔開群情激憤的民眾,迅速恢復了遊行的秩序。
維也納主教親自在聖斯蒂芬大教堂迎接凱旋的皇帝。
“陛下請看。”跟隨大主教一同出現的是許久未見的樞密院主席埃青,他伸出手臂指向某個方向。
在市政中心前的廣場上,一根凱旋柱豎立在此,青銅浮雕上鐫刻著“上帝之光普照萬民”。
“工匠們熔化了您送回維也納的所有異端火炮,鑄成了這根象徵您偉大功績的凱旋柱。”
拉斯洛滿意地點點頭,雖然上面沒有直接描繪他的勝利,但他已經獲得了更加實際的東西——整個波西米亞王國,這凱旋柱上的榮光就讓給上帝吧。
“天主的盡屬天主,凱撒的當歸凱撒。確實挺不錯的。”
至於說為什麼要將繳獲的胡斯火炮全部拋棄,主要是因為這些火炮的口徑奇形怪狀,而且火炮引數大多比不上帝國軍大量裝備的一輕一重兩種火炮,沒必要再增加後勤壓力,製造口徑繁雜的各種炮彈。
儀式結束,匈雅提·拉斯洛率領匈牙利騎兵繼續南下,準備迴歸克羅埃西亞駐地。
卡爾率領奧匈軍也啟程前往駐地格拉茨,貢特爾率領獨立軍回到維也納城外的駐地安頓下來。
連續數月的作戰之後,戰士們終於能獲得一些喘息的時間,不過在和平時期士兵的薪水會適當下調。
不少花錢大手大腳計程車兵在繁華的維也納將這次胡斯戰爭的收穫花得一乾二淨之後,馬上開始期待新的戰爭到來。
霍夫堡宮的寶庫內,拉斯洛站在王冠的展臺前,這裡依次擺放著簡樸的奧地利大公冠冕,神聖羅馬帝國皇冠(注:這是仿品,真品加冕完成後就放回紐倫堡鎖著了),東羅馬帝國皇冠,保加利亞王冠,波西米亞王冠。
在剛剛存入寶庫不久的波西米亞王冠旁不足三尺的位置還有一個空置的展臺——那是留給聖斯蒂芬王冠的位置。
只不過,根據匈牙利古老的法律,聖斯蒂芬王冠必須存放在布達的匈牙利王室寶庫中,且只有在加冕時才會取出將其帶到塞克什白堡完成儀式,因此這頂王冠並不在拉斯洛的維也納寶庫中。
恐怕在將匈牙利完全納入掌控之前,拉斯洛都無法在這間屋子裡展示聖斯蒂芬王冠。
在滿足完自己小小的收集癖後,拉斯洛迫不及待地回到寢宮,他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兒子都在等待著他的歸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