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請陛下做太上皇

第82章 李淳風出山 杜正倫出使吐谷渾

李承乾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孤的皇爺爺和父皇為拯救天下的百姓於水火,於是興兵討伐各路諸侯,最終使得天下歸於一統,國家逐漸繁榮富強,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殿下只說對了一半。人們常說禍患往往隱藏在一些不顯眼的地方。

如今的大唐內亂已經平定,但是,那些亂黨的殘餘勢力依然存在,並且,他們並沒有死心,而是伺機而動。

請恕貧道直言,你和李泰之間爭奪太子之位恐怕已經成了公開的密秘。

而貧道前幾日偶得一卦,卦象顯示,還有一人有帝王之相。”

聞言,李承乾和蘇婉都大吃了一驚。

“仙長,既然你說還有一個人有帝王之相,那麼,那個人是誰呢?”

“此乃天機,不可洩露。”

李承乾和蘇婉見他不願意說,也不便勉強。

李淳風接著說:“剛才我們說了內患,還有外憂,比如吐谷渾就是一個典型,還有高昌、吐蕃、龜茲等,以及東邊的高句麗。

要知道當年隋煬帝興百萬大軍,打了三次都沒有把高句麗攻打下來,由此可見,高句麗是一個多麼難打的國家了,如今,它仍然對大唐虎視眈眈。

你們說一說,大唐外憂內患都是存在的,現在的平靜,恐怕只是表面上的平靜啊。”

其實,李承乾對於這些事也有自己的思考,他也很擔心,相對來說,外憂可能還是次要的,內患才是最主要的。

李承乾就問:“那麼,依仙長之意,孤應當怎麼做呢?”

李淳風微微一笑:“殿下,聰明過人,又何必問貧道呢?”

“仙長,見識過人,但說無妨,孤洗耳恭聽。”

“既然殿下如此有誠意,那麼,貧道就試著說幾句吧,說得對與不對,你們自己考慮。

首先,我們先說內部的問題,你和李泰之間最好能和睦相處,要知道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歷史上,像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貧道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另外,李泰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那是因為他實力雄厚,人都是這樣,有了實力,才會去想一些原本不敢想的事情。

如果他實力弱小的話,那麼,他就是有一些不該有的想法,也沒用。

因此,想辦法削弱他的實力,才是解決問題最根本的辦法。

另外,李恪這個人也是至關重要的,聽說他英勇過人,不是一個等閒之輩啊。

如果他站在李泰那一邊,那麼,形勢將會對你更加不利。

如果他能站在你這一邊,那麼,你將擁有和李泰相當的實力。

所以,李恪是個非常重要的人。

你們要密切關注李元景的動向,不要被他的表面現象所迷惑,憑貧道對他的瞭解,他絕不是一個甘於寂寞的人。

還有朝中的那些大臣,比如房玄齡、長孫無忌,這些人也是舉足輕重的。

他們向著誰,誰的勝算就大。

至於外憂的問題,貧道倒是覺得可以以夷制夷,比如說,如今党項已經被大唐招降了,那麼,可以讓党項去對付吐谷渾和高昌等國。

能拉攏過來的,儘量拉攏,對於那些頑固派就要堅決予以打擊。

比如吐谷渾,在貧道看來,是不可能感化他們的。

聽說太子捉了慕容孝雋和一百多名吐谷渾的俘虜。”

“是的。”

“殿下是打算遣使把這些人再送回吐谷渾嗎?”

“孤是有這個想法!”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貧道料想,伏允可汗定會前來迎接的,到那時,殿下,只要派一上將事先埋伏好,然後突然殺出,把伏允可汗擒住,就可以迫使吐谷渾投降。”蘇婉一聽,覺得李淳風的這條計策不錯啊。

她對李承乾說:“仙長說得有理啊,不如就按他說的辦吧。”

李承乾卻搖了搖頭:“不能那麼做,既然我們要招降吐谷渾,那麼,就得拿出來一定的誠意,如果那樣做的話,將來西域諸國要是知道了,會認為我們大唐使用陰謀手段,謀取吐谷渾,那麼,將來,還會有哪個國家敢投降大唐呢?

所以,我們不能那麼做。

我們只能把慕容孝雋和那些俘虜送回去,讓慕容孝雋回去勸說伏允可汗投降。”

李淳風微微一笑:“看來太子是個仁厚的人啊。

可是,據我所知慕容孝雋是個頑固不化的人,他從來都是主張和大唐對抗的,他曾經多次率領吐谷渾的軍隊騷擾大唐的邊境啊,像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悔改呢?

何況太子殺了他們的圖騰獨角獸,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大事啊。

他們必定心中憤恨,不可能原諒你的。”

蘇婉也這麼說,可是,李承乾不聽。

李承乾再次施禮:“仙長,你胸懷韜略,腹有良謀,可否請仙長下山,到孤的崇文館就任,孤早晚好聆聽你的教誨。”

李淳風一笑:“貧道懶散慣了,而且,沒什麼本事,恐怕會耽誤了太子啊。”

“仙長見識不凡,謀劃周全,也可以參與編寫《資治通鑑》一書啊。”

經過李承乾的再三邀請,李淳風終於答應出山了。

當然,李淳風原本就有出山的心。

這麼一來,李承乾就多了一個謀士。

李淳風也不找蘇瑰他們的麻煩了。

李承乾對於種田、鍊鐵一事十分重視。

他經常親自到田裡勞作。

這一日,李承乾手裡拿著個鋤頭,正在地裡鋤草,蘇瑰跑來向他稟報說:“殿下,我們在前面發現了一個深坑。”

“哦,有這等事?”李承乾覺得很意外。

“是的,殿下快去觀看。”

李承乾跟隨蘇瑰來到一處,果然發現一個大坑。

有很多的軍士都圍著洞口指指點點,不知道這大坑到底有多深,裡面有些什麼東西。

李承乾也覺得很奇怪,難道說是地陷?

李承乾說:“你們去準備一下,孤要下去看看。”

聞言蘇瑰趕緊勸說:“殿下,你乃萬金之軀,如何能下去,倘若有什麼閃失怎麼辦呢?還是卑職下去看看吧。”

李承乾點頭:“那好吧。你小心一點。”

有軍士抬來架子架在了井口的上面,蘇瑰順著井繩下去了。

大約半個時辰過後,他從裡面又上來了,手裡拿著一把劍和兩部書。

他把那些東西遞給了李承乾,李承乾接過,仔細辨認,原來是青釭劍。

這把劍乃三國時期的曹操所用,鋒利無比,當年趙雲之所以能與曹軍在長坂坡大戰,也是因為他手裡有了這把劍。

李承乾把那劍拔出,果然光輝奪目,鋒利無比。

他心想難道這是天意?

再看那兩本書,一本是《太公兵法》,另外一本是《種田綱要》。

想當年張良就是因為得到了《太公兵法》,才得以輔助劉邦一統天下的,沒想到這部書失傳已久,卻在這裡被發現了。

至於那本《種田綱要》,主要講述了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其中,還設計了一種新型的犁。

這幾樣東西對於李承乾來說,都是寶貝呀。

有了這柄青釭劍,他的武力值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有了《太公兵法》,他可以好好地學習、研究兵法,將來對付那些西域諸國和犯上作亂的人。

有了這本《種田綱要》他便可以設計出一種新的犁來了,按照上面的種田之法,便可以增加收成。

李承乾大喜。

早上。

東宮。

李承乾把杜正倫招了過來,這段時間,杜正倫精神飽滿,走路都帶著風,原因是李承乾送他的那幾盒鹿鞭真管用呀,使得他又重新找回了作為男人的自信。

“殿下,你可真是一個深藏不露的人吶,沒想到你的文章寫得那麼好,竟然能編寫出《資治通鑑》這樣的書來,卑職看了之後,從內心裡深表佩服呀!

如今,你又成立了崇文館,手下人才濟濟,殿下在終南山開山,鍊鐵、種田,真是生財有道呀;

另外,微臣聽說,最近殿下得到了青釭劍和《太公兵法》,此乃天意呀……。”

杜正倫搖頭晃腦說了一大堆讚美之詞。

李承乾微微一笑:“杜大人,孤要想做點事情,還得依靠你們多多支援呀。”

“那是自然,微臣早就說過,不管有什麼事,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只要殿下說一聲,卑職一定勇往直前!”

李承乾把手中的奏章放下了:“孤找你來,正有一件事要與你商量。”

“什麼事?請殿下吩咐。”

“前段時間,孤不是把吐谷渾的慕容孝雋和他手下的一百多人給抓了嗎?

如今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已經大婚,孤也定親了,這才騰出手來處理這件事,孤想讓你出使吐谷渾,把那些俘虜全部送回去,你意下如何呀?”

杜正倫聽了,一咧嘴,心想這些破爛事怎麼又跌到了自己的頭上呢?

可是,他心裡這麼想,嘴上不能這樣說。

“咳,咳,”他故意咳嗽了兩聲,“微臣最近往返西域數次,偶感風寒,至今未愈,這把老骨頭恐怕經不起折騰呀,殿下還是另請高明吧!”

李承乾一聽,心裡就明白了,這老小子是想耍滑頭呀。

李承乾微微一笑,道:“杜大人,人們常說能者多勞,正因為你有本事,有能耐,而且有出使西域的經驗,所以,孤才請你出山的,你辦事孤放心,若換做其他人去的話,孤不放心啊。”

杜正倫在心裡琢磨著,如果出使吐谷渾的話,來回可能又要很長時間,這一段時間又見不著春燕了。

於是,他依舊搖頭:“殿下手下人才濟濟,今非昔比,還是請殿下另請高明吧!”

李承乾故意把臉沉下了:“剛才是誰說的?無論是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辭,怎麼,孤讓你跑一趟,你就不樂意了?”

杜正倫聽李承乾的口氣是有點生氣了,趕緊又軟了下來:“殿下,微臣有一個請求,如果你能答應的話,微臣就出使吐谷渾。”

“什麼請求?”

“請殿下再給我幾盒鹿鞭,並且允許我把春燕帶上。”

聞言,李承乾大笑不已,心想你真是一步也離不開女人啊:“好吧,只要你能完成此次使命,孤同意了。那麼,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微臣明白,微臣得把那些人送回吐谷渾,同時勸說伏允可汗不要再騷擾大唐的邊境了,歸降大唐。”

李承乾微微頷首:“如果你把這件事做成了之後,等你回來,孤一定稟明父皇,重重地獎賞於你。”

“殿下,微臣不奢求有什麼獎賞,你能不罰微臣就行了。”

於是,第二天,李承乾讓蘇瑰撥了兩百名禁軍的軍士給他,押著那些俘虜趕赴吐谷渾。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