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記住了。”
長孫皇后起身給李世民倒了一杯茶,道:“陛下,看你心事重重的樣子,發生了什麼事嗎?”
李世民嘆息了一聲,就把焉耆作亂,李承乾請求出使焉耆和高昌的事講述了一遍。
長孫皇后聽了,也很震驚:“承乾要去出使,那不是太危險了嗎?”
“是啊,是很危險,可是,他堅持要去,他看上去胸有成竹的樣子。”
“可是,焉耆如此兇狠野蠻,承乾去了,倘若有什麼不測,又該怎麼辦呢?”
“為此,朕也有點擔心啊。”
他們倆正在說著話,李泰從外面走了進來,趴在地上磕頭:“兒臣給父皇和母后請安。”
李世民見他滿頭大汗,道:“起來吧。”
李泰從地上爬了起來,垂手侍立在一旁。
李世民看了看他,問道:“你最近是不是又長胖了?”
“是又長了十斤。”李泰也沒隱瞞。
“這樣吧,長安城裡還是很熱的,朕在城南有一個莊園,你可以搬到那裡去避暑。”
“兒臣多謝父皇!”
“這麼晚了,你來這裡有什麼事嗎?”
“兒臣聽說父皇要派使臣到高昌和焉耆去。”
“是的。”李世民點了點頭。
“兒臣請求出使高昌與焉耆。”
聞言,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對看了一眼,然後,說道:“不是朕不相信你,可是,你想一想,你此前先是出使党項,然後,你一個人跑了回來;
再後來,朕讓你率兵十萬攻打吐谷渾,你又大敗而歸;
你的歷史成績如此之差,朕又如何能放心把這樣艱鉅的任務交給你呢?”
李泰聽了,臉上也是一紅:“父皇批評的是,不過,前兩次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一方面,兒臣的年齡小了點,經驗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兒臣掉以輕心了,沒有認真對待。
這一次,兒臣一定會圓滿完成出使任務的。”
“光說是沒有用的。”
長孫皇后看著他,問道:“可能在你的心目中覺得在西域建功是一件很讓人羨慕的事,可是,你對西域又瞭解多少呢?
想當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出使就被匈奴人囚禁了十三年。
蘇武更是經歷了難以想象的磨難,甚至到了吃草根、樹皮和破棉絮的地步。
至於班超,武藝出眾。
傅介子膽識過人!
那麼,你除了書法不錯,文章寫得還行之外,還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這——,”李泰頓時為之語塞,“兒臣不如他們啊。”
“既然你知道自己不如他們,為什麼還要請求出使呢?
你以為出使焉耆和高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兒嗎?
此次出使和以往不同,異常兇險。
所以,你還是不要去了吧。”
“母后……。”李泰還想繼續往下說。
長孫皇后一揮手,打斷了他的話:“你還小,以後有你建功立業的機會。
你現在最重要的是多多讀書,把身體鍛鍊好,習得一些武藝也是可以的。
只有自己有了智慧、謀略和武藝才能建功立業啊。”
李泰聽了,臉上是一陣紅,一陣白:“母后教訓的是。”
長孫皇后站起身來,雙手放於腹前,看著李世民,緩緩道:“就拿你父皇來說,當年征伐天下時,有多少次都是衝鋒陷陣,身陷敵營的,沒有出眾的武藝能行嗎?恐怕早就做了人家的俘虜了。
你父皇十六歲就開始掛帥了,那一次,隋煬帝被圍困在雁門關,不是你父皇和雲定興帶兵去解救的嗎?
後來,晉陽起兵,你皇爺爺猶豫不決,也是你父皇竭力勸說他起兵的,可是,起兵爭奪天下哪有那麼容易呢?
剛從晉陽出來,便遇上了強敵和大雨,幾乎所有人都要退兵,最終,還是你父皇勸你皇爺爺繼續前進。
打下長安之後,當時,諸侯割據,天下四分五裂,像薛舉、薛仁杲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和劉黑闥,哪一個不是擁兵數十萬呢?
當時的形勢比秦滅六國還要嚴峻!
面對那麼複雜的情況,那麼,要聯合誰,又先攻打誰呢?
這裡面都有很多的學問。沒有智慧,沒有謀略能行嗎?”
“父皇英明神武,功蓋環宇!”李泰說。
李世民笑著對長孫皇后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你說那些幹什麼?”
“臣妾是希望泰兒對於那些複雜的情況能有個清醒的認識,不要覺得什麼都很容易。大唐能有今天那是你拿命換來的啊。”
李世民微微頷首:“雖然說你母后說得有點誇張了些,不過,大體上屬實。我們大唐能有今天,實屬不易。
對於西域諸國,朕向來採用寬大政策,無論是農耕民族的人,還是遊牧民族的人,朕都是一視同仁的。
可是,總有那麼幾個國家在挑戰朕的底線。
這一次,焉耆率兵侵犯敦煌,而且,屠了一座城,手段極其殘忍和惡劣,朕實在是忍無可忍!
如果不把焉耆給降服了,那麼,朕無法向天下的百姓交代啊。”
“父皇說得極是。”
“但是,我們向來是先禮而後兵,因此,朕打算再給他們一個機會,如果焉耆知道錯了,誠心投降大唐,並且賠禮道歉,包賠一切損失,那麼,朕可以考慮從寬處理。
但是,如果他們一意孤行,仍然我行我素,朕將絕不會輕饒了他們。
承乾出使吐蕃還算是成功的,而且他打下了吐谷渾。
這一次,就讓他去吧。”
“父皇,難道說,你就不打算再給兒臣一個機會了嗎?”李泰還是有點不死心,因為他擔心李承乾立的功勞太大,自己想要爭奪太子之位就更難了。
李世民站起身來,倒揹著雙手,在廳堂裡來回走動,然後,眼看著李泰:“你心裡到底是怎麼樣想的呢?
你是想在西域建功,還是,想為大唐的邊境的那些子民考慮呢?”
“回父皇的話,兒臣是兩者兼而有之。兒臣是想立點功勞,另外,也想替父皇分憂!”
“你倒也實誠。但是,這件事非同小可,你母后也說了,以後有你建功立業的機會,此次,你就不要去了吧。”
“諾!”
李泰見他父皇已經做出決定,也不便再往下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