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請陛下做太上皇

第19章 李世民:魏老道,你看朕教子有方否?〔求追讀〕

顧胤搖頭晃腦,接著道:“三國時期的曹操,原本在京城之內無所作為,最後,他返回老家積草屯糧,招兵買馬,組建自己的軍隊,然後,又殺了回來。

你們想一想,如果曹操一直在京城內耗著,沒有回老家組建自己的軍隊,他能有後來的輝煌嗎?

因此說,大王,離開長安也不一定就是壞事。”

眾人以為然。

“大王,你到了揚州之後,一定要把軍權牢牢抓住。”

“這是自然。只是編纂《括地誌》一事,非常重要,你們切不可懈怠。”李泰說。

“我等明白!”

“你們中間有願意跟隨本王一起到揚州去的,可以報名。

另外,那個前去舉報之人,當把他……。”

李泰和眾人一直謀劃到深夜,才算結束。

三日後,李泰果然辭別了父皇和母后,趕赴揚州。

李世民看著李泰的車駕和隊伍漸行漸遠,對長孫皇后說:“你常說泰兒賴在長安不走,現在他不是走了嗎?泰兒還挺堅強的,朕還有點捨不得。”

兒子遠行,雖然長孫皇后也很擔心,但是,她更加理性。

她看了李世民一眼:“你不覺得他這次走得有點蹊蹺嗎?”

“哪裡蹊蹺?”

“前段時間,從未聽說他要離開長安,現在說走就走了,這難道不有一點奇怪嗎嗯?”

李世民回想了一番:“好像你說的也是。”

“不知為什麼,臣妾總感覺他這次到揚州去,待不了多久,就會回來的。”

聞言,李世民一笑:“是嗎?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東宮。

李承乾批閱奏章,批閱得頭昏眼花。

於是,他起身跳繩。

雖然說,單腿跳繩有點吃力,不過,這對他來說已經習慣了。

就在他跳得很投入的時候,孔穎達從外面走了進來。

這位孔老先生是一臉的嚴肅,好像他從來都不會笑似的。

他見李承乾在東宮跳繩,感到驚駭不已:“停下,快停下!承乾,你這是在幹什麼呢?”

孔穎達一向以太子老師自居,在李承乾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他讀書了,所以,不喊他“殿下”,直呼其名。

李承乾一看,是他來了,心裡就“咯噔”了一下,有點煩他。

李承乾把跳繩收了起來,然後,向孔穎達行禮:“不知老師駕到,有失遠迎,還請老師恕罪!”

孔穎達只是用鼻子哼了一聲,便開始絮叨了起來:“承乾吶,數年前,為師受你父皇的重託,和陸德明一起來教導你的學業。

你身為太子,要舉止穩重,你在這東宮之中蹦蹦跳跳的,成何體統?

你要知道,東宮不是隻有你一個人,還有那麼多的宮女、太監、侍衛,你這樣做,豈不是失了太子的威嚴?”

“老師,孤是因為批閱奏章,批得暈頭轉向,渾身不得勁兒,所以,起來活動活動。”李承乾耐心地解釋。

孔穎達邁開了八字步,搖晃著身軀:“那也不行,太子有太子的行為規範,即便是走路,太子和平常人也不一樣,姿勢、動作都有講究。

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更不能東倒西歪,步子不能邁得太大,也不能邁得太小,更不能邁八字步。

不是說,你想怎樣走,就可以怎樣走的……。”

李承乾眼瞅著他的步伐和動作,聽得腦袋瓜子嗡嗡直響。

李承乾心想孤不過就是跳個繩而已,你有必要和孤說這麼多嗎?

李承乾耐著性子繼續聽著。

“為師明人不做暗事,可以坦白地告訴你,對於你這種荒誕的行為,為師必須上疏,告知你父皇!”孔穎達十分生氣和失望。

李承乾暗忖你想上疏,那你就上吧,隨你的便。

“為師今天來,是想告訴你,聽說李泰今天走了,到揚州赴任去了,你可知道?”

“孤聽說了。”

“李泰其人還是不錯的,你看他在你行冠禮的時候,態度是多麼的謙恭,言辭是多麼的華美。

今後,你們兄弟倆一定要和睦相處,你鎮守長安,他駐守揚州,一個在西,一個在東,正好可以穩定天下的局勢啊。”

李承乾聽了,心想李泰能不興兵造反來奪太子之位,就謝天謝地了,還能指望他幫自己穩定局勢嗎?

當然了,他心裡這麼想,嘴上卻沒這麼說:“老師,你說得對。”

“你和李泰是親兄弟,一定要團結一心。

在歷史上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漢景帝時期,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聯合了七個諸侯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共同攻打長安。

漢景帝束手無策。

後來,他聽從了袁盎的建議,誅殺了他的老師晁錯。”

聞言,李承乾心想這漢景帝也真是個狠人,連自己的老師都殺。

“漢景帝以為把晁錯殺了,敵軍便會退去,可是他想錯了。

晁錯死了之後,敵兵非但沒有退去,反而發起了更加猛烈的進攻。

因為這是朝廷示弱的一種表現。

在這種情況下,漢景帝能指望誰呢?

他唯有指望自己的親弟弟梁王劉武。

梁國位於長安的東邊,劉武在手下大將韓安國和張羽的鼎力支援下,硬生生地頂住了七國聯軍的多次進攻。

正因為劉武將七國聯軍遏制在了睢陽的東邊,漢景帝才得以騰出手來調兵遣將,派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協同作戰,最終,平定了七國之亂。

你看到沒有?在關鍵時刻,還是自己的親兄弟頂用啊。”

李承乾聽到這裡,心裡好一陣難過,他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麼,哪裡得罪了李泰。

萬一將來發生了類似七國之亂那種事情,李泰會來幫助自己嘛?

李承乾搖頭苦笑。

“兄弟不和外人欺,知道嗎?”

“孤一定謹記老師的教誨,和李泰和睦相處。”

“你這樣想就對了。

你是兄長,要多寬容他一些,”孔穎達說到這裡,長嘆了一聲,“為師是孔聖人的後人,讀的是儒家經典,再也不希望玄武門之變的事重演了。

不可否認,你父皇功勳卓著、英明神武,但是,殺兄弒弟之事將會成為他一生的汙點,永遠寫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到任何時候也抹不去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