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
蘇亶的府上。
蘇婉前來給他爹請安。
蘇亶正在庭院之中打拳。
沒事的時候打打拳,蘇亶覺得挺好的,舒筋活血,而且強身健體。
每次當他在打完拳之後,都覺得渾身舒坦,思路也變得清晰了。
蘇婉站在旁邊看了一會兒,等他爹把這一套組合拳打完了。
蘇婉拿過一條毛巾遞給了蘇亶:“爹,看你額頭上的汗!”
蘇亶笑著接過毛巾,把額頭上的汗擦了擦:“為父老了,不活動活動,這身體就越來越不行了。”
“爹,你還年輕呢。正是如日中天呀。”
蘇亶看了看蘇婉,覺得她還算孝順。
“最近,宮裡可曾發生哪些事兒?”
蘇婉便把徐惠搬到城南去住,長孫皇后病了,燕賢妃寫了那封信等事兒,向她爹如實地做了彙報。
蘇亶聽了,皺起了雙眉:“哦,後宮之中發生了這麼多的事?
看來這後宮不得安寧了呀。”
“爹,你覺得這裡面會有事兒嗎?”
“不但有事兒,而且會有大事兒啊。”
蘇婉臉色微變:“有那麼嚴重嗎?”
“哎呀,你這孩子,還是知道得太少啊。
皇帝的家事也是國事,皇帝的後宮本來就是一個是非集聚的地方。
皇帝立誰為皇后、貴妃,寵愛誰,這些對於整個朝廷來說,都會有產生很大的影響。
當初,秦始皇就沒有立皇后。
當然了,秦始皇沒有立皇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他看不上後宮的那些妃嬪。
但是,據說秦始皇的宮中有上萬的女人,難道說,這些女人,他都瞧不上嗎?
為父想秦始皇的心中還是有顧慮啊。
他擔心立了皇后之後,皇后就可能會提拔外戚,干涉朝政。
外戚將會對皇權產生衝擊。
蘇婉聽了他爹的話,好像明白了一點兒:“不過,長孫皇后沒有提拔外戚呀。
他的兄長長孫無忌賦閒在家編纂《貞觀律》。”
蘇亶手捻鬚髯:“婉兒,你說得對不對呢?也對。
據為父所知,皇上有幾次要提拔長孫無忌做丞相。
長孫無忌都推辭了,為什麼呢?
那就是因為長孫皇后勸說長孫無忌不要貪戀權勢,激流勇退。
但是,這件事兒,在為父看來,只是表面現象。”
聞言,蘇婉就是一皺眉:“爹,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咱們看一個人,要看他的本質。
據我對長孫無忌的瞭解,他並不是一個本分的人。
他建功心切,權利慾極強。
他不會就這樣一直賦閒下去的,可能用不了多久他就要再次出山,在朝中為官。”
蘇婉一聽,瞪大了眼睛,問道:“爹,這可能嗎?人家可是堅辭不受的。”
蘇亶倒揹著雙手在庭院裡來回走動:“古代呀,無論是皇上和大臣為官,往往都有三辭:一辭、再辭、三辭。
當年曹操心裡想做魏王,漢獻帝就封他為魏王,但是,曹操是怎麼做的呢?
他辭了三次,弄得朝中許多的大臣真的以為曹操不想做魏王。
但是,曹操最終還是做了魏王。
曹丕呢,野心更大,他想做皇帝。
漢獻帝又把皇位禪讓給他,他也辭了三次。
所以說,辭官或者是推辭接受帝位,這些都是有規矩的,
推辭不代表他心裡真的就不想。”
蘇婉雙臂抱於胸前,聽她爹這麼一說,好像是明白了點兒:“爹,那麼,照你的意思來說,長孫無忌心裡還是想當官了?
那是必然的。
如果你看不清楚一個人的時候,你就看他的對手。
當初,玄武門之變,房玄齡是主謀,但是,房玄齡考慮到自己和李世民之間的關係沒有長孫無忌和李世民親近。
所以呢,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長孫無忌,由長孫無忌去勸說李世民下定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
在當時來說,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可是同一戰壕的戰友啊,兩個人的關係可以說非常默契和親密,不分彼此。
後來,李世民做了皇帝,任命他們倆共同編撰《貞觀律》,
你說,他們倆的關係是不是很好啊?”
蘇婉覺得好像是那麼回事兒。
“婉兒,你有沒有想過,房玄齡為什麼要拼命地支援李泰爭奪太子之位呢?
那是因為他擔心將來李承乾做了皇帝之後,會重用長孫無忌。
這麼一來,房玄齡的首府位置就坐不穩了,
權力就好像是人的血脈,一旦掌握了權力,誰也捨不得放棄。
房玄齡是最瞭解長孫無忌的。
所以說,長孫無忌並不是不想為官,而是在等待時機。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這一對好朋友,又變成了競爭對手,他們表面上和氣,實際上暗地裡互相較勁兒。”
蘇婉聽了,算是明白了,對他爹的敏銳的洞察力表示佩服:“爹,那你覺得這後宮能安靜下來嗎?”
“憑為父多年對長孫皇后的瞭解,她是一個非常智慧的女人。
她的缺點在哪裡呢?
就是她太過於操心了,凡事都要親自過問,以至於把自己的身體累壞了。
這一點上,他就好像是當年的諸葛亮啊。
要論智謀,誰也沒比不了諸葛亮。
諸葛亮曾經遣使到司馬懿的軍營裡去。
司馬懿就問,諸葛亮現在吃得怎麼樣,睡得怎麼樣?
那人據實回答。
司馬懿聽了,哈哈一笑,他說諸葛亮活不長了,凡事都要親力親為,這怎麼能行呢?
豈不是活活把自己給累死了?
司馬懿就比他聰明多了,人家活了70多歲。
有時候就看誰能熬過誰呀。
長孫皇后的確可以算得上是一代賢后。
縱觀歷史,做皇后的超過長孫皇后,真就沒幾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