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因為漢武帝時期,因為巫蠱之禍,劉據被逼得自殺了,她的母親衛子夫悲痛欲絕,
後來,不也上吊自殺了嗎?
所以,失去兒子的痛苦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是無法承受的。
你們兄弟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萬萬不可發生像隋文帝的幾個兒子楊勇,楊廣,楊秀,楊諒、楊俊兄弟5人那樣,明明是親兄弟,卻因為皇權和其他的利益,自相殘殺。
你知道,他們兄弟之間那樣做,做父母的是什麼心情嗎?”
李承乾重重地點了點頭:“母后你放心,你說的話,兒臣一定謹記於心,無論何時何地,兒臣和青雀、雉奴都會和睦相處的,絕對不會發生那樣的悲劇。”
“有你這麼一句話,為娘就放心了,做父母的不是說希望你們有多麼大的本事,怎樣出人頭地?
只要你們平安無事,為娘就心滿意足了。”
李承乾原來是想把燕賢妃寫的那封信的事對他母后講述一遍,
但是,他覺得,就算他說出來,他母后也未必會相信,反而會讓他母后認為他在背後說燕賢妃的壞話。
所以,李承乾就沒說這事兒了。
他見他的母后說了許多話,有些乏累了,
於是,他辭別了他的母后,又回到了東宮之中。
李承乾回到東宮之後,再也坐不住了。
他倒揹著雙手,在廳堂裡來回直溜。
他感覺到這後宮從表面上看,風平浪靜,實際上是暗流湧動。
如果說這件事讓父皇知道了的話,父皇能就這麼算了嗎?
他肯定會追查到底,到時候可能會牽扯出很多人,甚至傷及無辜。
按理說,燕賢妃出身名門,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這讓李承乾想到了古代宮廷中鬥爭的那些事情,不由得不寒而慄。
比如說,呂后和戚夫人之間的鬥爭。
呂后是劉邦的結髮妻子,後來,劉邦遇到了戚夫人。
戚夫人年輕貌美,而且,能歌善舞。
所以,劉邦寵愛戚夫人,行軍打仗都要把戚夫人帶在自己的身邊。
劉邦和戚夫人生下了劉如意,從這個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劉邦對劉如意是非常滿意的。
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那就不必說了。
戚夫人也是一個很有野心,不安分的女人,
她希望劉邦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為此,劉邦很為難。
戚夫人沒有什麼背景,她幼稚地認為只要征服了劉邦,就征服了天下。
只要劉邦點頭,這件事不就成了嗎?
然而,事情並沒有像戚夫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劉邦那個人耳朵根子軟,當他面對手下大臣的時候,他兇狠無比,
他把異姓諸侯王全部剷除了,
但是,當他面臨這些家庭瑣事的時候,他卻猶豫不決。
最終,劉邦也沒有把劉盈的太子之位給廢了,
但是,因為這件事,戚夫人深深地把呂后給得罪了。
劉邦駕崩後不久,
呂后便把劉如意調到宮中,首先,就把劉如意給毒死了,
不久,呂后又命人把戚夫人手腳斬斷,眼睛挖了,舌頭割掉,做成的人彘扔進了豬圈裡,
最終,戚夫人被折磨而死。
戚夫人死了之後,呂后還讓劉盈去觀看,
一下子就把劉盈給嚇傻了。
劉盈說,這絕對不是人類所為。
由此可以想象,宮廷鬥爭的殘酷令人髮指。
漢景帝時期也是如此。
慄姬也很幼稚。
當時,她並不是皇后,皇后是薄皇后,但是,薄皇后無子,
所以,漢景帝立了皇長子,也就是慄姬的兒子劉榮為太子。
慄姬也簡單地認為自己的兒子做了太子,將來早晚漢景帝還不把自己立為皇后嗎?
自己的兒子將來不就是皇帝嗎?
恰逢館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館陶公主因為這件事去找慄姬商量。
慄姬因為館陶公主給後宮裡塞進去太多的女人,從而使自己備受冷落而懷恨在心。
她心裡想的是,如果不是因為你館陶公主,我現在仍然深受皇帝的寵愛。
當館陶公主和慄姬提到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榮的時候,慄姬一口便拒絕了這門婚事。
為此,館陶公主恨得牙根癢癢。
館陶公主又看中了皇十子劉徹,於是,她找劉徹的母親王夫人商量,要把陳阿嬌嫁給劉徹。
王夫人聰明過人,頗有謀略,滿口答應了這門親事,
從那時開始,王夫人和館陶公主便聯起手來對付慄姬。
王夫人不出面,由館陶公主出面,天天在漢景帝的面前說慄姬的壞話。
時間久了,漢景帝也就聽進去了。
漢景帝也試探過慄姬,覺得她不太適合做皇后。
而且,漢景帝也認為劉榮確實不如劉徹聰明。
漢景帝是一個非常刻薄的人,
最終,他不顧大臣周亞夫和竇嬰的反對,下定決心把皇長子劉榮的太子之位給廢了。
與此同時,他把慄姬也給廢了。
甚至漢景帝逼死了自己的兒子皇長子劉榮。
漢景帝讓當時的酷吏蒼鷹郅都去審理這個案子,逼死了劉榮。
慄姬聽說劉榮死了,不久也鬱鬱而終。
到了東漢時期,王政君和傅氏之間的鬥爭也是非常殘酷的。
兩個人來來回回,鬥了很多局,王政君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李承乾原以為他們這個後宮應該還算是比較和諧安寧的,看來,自己也想錯了,
他沒想到有那麼多的女人惦記著皇后的位置,與此同時,那些妃嬪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當上太子。
正當李承乾胡思亂想之際,蘇婉從外面走了進來。
她徑直走到了桌子邊上,給自己倒了一碗茶。
她端起茶碗,一口氣喝乾了。
蘇婉便問李承乾:“有沒有發現什麼線索?”
李承乾便把自己經過燕賢妃寢宮時,發生的那些事兒對蘇婉講述了一遍。
蘇婉聽了之後,也是驚詫不已。
因為她也沒有想到燕賢妃會是這樣的人,
她原以為這件事是楊妃乾的,鬧了半天,不是楊妃乾的,卻是燕賢妃所為。
蘇婉說:“我覺得燕賢妃太可怕了,如果那封信落到你父皇的手裡,你父皇能說不追查此事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