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人族已經承認了伏羲,有人道氣運保護,林夏就算是動用先天至寶,都殺不死伏羲。
在封神大劫時期,女媧被人王帝辛寫了一首詩調戲,當即怒不可遏,就要準備動手拿下帝辛,可在朝歌上空時候被人道氣運攔住,聖人也不得出手傷害人族共主。
洪荒就六尊聖人,位列在眾生頂點,可結果就連聖人都不得出手。
“不如你我論道一二如何?論人道氣運你比我知道的多,我想從你這裡多學一些。”
“論道其他的,我還真不好和你論,畢竟我的修為你也知道,若不是靠人道氣運臨身提升修為,我連介入巫妖大戰的戰場的資格都沒有。”
今天是第一次接觸人道氣運,之前伏羲身為人族共主,都沒有跟人道氣運有過接觸。
坐而論道,以人為道。
人道氣運,在此時已具雛形。最初,它分散在個體身上,微弱到難以察覺。當人們聚集形成部落,氣運開始凝聚;共同搭建居所、防禦野獸時,氣運隨群體活動範圍的擴大而延伸;部落間產生交換行為,以物易物的路徑成為氣運連線的脈絡,逐漸形成更龐大的整體。
當部落間發生衝突,即便有傷亡,氣運也不會消散,反而可能更加濃厚。不同於巫妖爭鬥中氣運隨殺戮流逝,人族的衝突往往以建立秩序告終。劃定領地範圍、制定相處規則,這些行為使群體活動有了邊界和規範,反而強化了氣運的穩定性。
與天道氣運的高遠、地道氣運的沉厚不同,人道氣運存在於人的具體活動中。傳授知識、協作勞動,這些日常行為都是氣運的載體。它的增長不依靠神通或外力,而依賴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和記憶的延續。
簡單的論道闡述,相互印證,兩人都對人道這條大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論及人道氣運流轉之際,伏羲指尖輕撫河圖洛書,只見先天靈寶上的星點紋路忽明忽暗,似與人道氣運化作的金龍身上道道龍鱗遙相呼應。
河圖中黑白圓點流轉,恰如氣運聚散之象——一點白星生,似個體初醒;三點黑星連,如三戶成村;九點匯聚處,正應部落聯盟之勢。
洛書上縱橫交錯的紋路,恰似人際往來的路徑——橫為協作,縱為傳承,斜為交換,正合氣運連線之脈絡。伏羲凝視良久,忽以指尖蘸取息壤,在石上勾勒:
“乾為天,對應人族仰望星空、觀象授時之智,此為氣運之‘明’;坤為地,對應耕耘播種、築屋而居之實,此為氣運之‘基’。”一畫開天,石上浮現出兩道交錯的橫線,如天地分野,將河圖中“天之氣”與“地之載”的玄機納入其中。
“震為雷,仿部落議事時的鼓聲聚心,喻氣運因共識而振;巽為風,似經驗相傳時的流動不息,喻氣運借教化而遠。”再添四筆,四道折線如雷動風行,暗合洛書中“協作生勢、傳承延脈”之理,將衝突後建立秩序的氣運凝聚之象,化作可辨的紋路。
“坎為水,應江河滋養、舟楫往來,是氣運流通之徑;離為火,仿鑽燧取火、熟食驅寒,是氣運興旺之兆。艮為山,若壁壘防禦、疆域劃定,是氣運穩固之界;兌為澤,如部落相鄰、互惠互利,是氣運交融之象。”
最後八筆落定,石上呈現出完整的先天八卦圖。八卦相生相剋,恰如人道氣運的聚散、強弱、分合:乾與坤交,是天人相應,讓氣運接天地之力;坎與離濟,是水火相濟,讓生存與發展並行不悖。
河圖洛書的星點此時盡數亮起,融入八卦紋路之中。乾位吸納天之氣,坤位承載地之靈,其餘六卦分承人道氣運的生、長、收、藏——八卦成,如網羅天地人三才,將無形的氣運流轉,化作部落可依的準則:觀乾卦知時節,依坤卦辨土地,循震卦聚人心,借巽卦傳技藝。
伏羲望著石上八卦,輕聲嘆道:“此卦非為卜算禍福,實為立人之道——讓氣有所依,讓心有所向,讓千萬人如八卦相扣,氣運自能生生不息。”話音落時,石上八卦忽然騰空,化作八道流光墜入人族聚落。結繩記事的繩結開始依卦象排列,狩獵的路線按卦位規劃,連孩童在地上畫的符號,也漸漸有了卦象的雛形。人道氣運在八卦的牽引下,如找到了河床的水流,開始循著規律有序流轉,愈發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