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奇以陣法儀軌梳理自身念頭運轉,以經天緯地象形大篆原初符文作為魂魄運轉的邏輯。
但這還不夠。
鄭奇肉身迸發光芒,一尊尊身神自體內甦醒,每一位身神都運轉神力,無數神力齧合化作一方寶輪。
腦神位於寶輪之上,散發出智慧的神力。
鄭奇又抬手一揮,太宇虛空法的無形力量湧出,將四周天地破碎。
但是這破碎卻又夠徹底,讓四周天地都化作一種純粹混亂元氣的狀態。
鄭奇永珍境界合於虛空,這一方破碎的天地虛空也在按照他的魂魄進行變化,一個個念頭宛如化作了一顆顆星辰,神魂運轉,就連永珍都隨之化作了一方快速思維的神魂大陣。
這個時候鄭奇才收手,他嘗試了兩種智慧之道的修行方法。
第一種是肉身之道,他的肉身是還未完全鑄就的萬妙寶輪,萬妙寶輪的器靈乃是身神盤,自然也能運轉腦神開發智慧之道。
第二種則是魂魄,將魂魄化作無數念頭,以陣法梳理其中保證其運轉,以經天緯地象形大篆原初符文作為運算邏輯。
鄭奇還特意加入了神靈之道。
當初大日神帝的大智慧給了他很深的印象。但天外神境能夠透過燃燒念頭的方式輔助修行悟道的手段也讓鄭奇獲益良多。
鄭奇本來想透過永珍境界直接身融永珍,藉助天地的力量幫他推衍,神境只是利用念頭,他卻可以利用天地永珍。
不過後來鄭奇一番操作這才發現神靈終究是特殊的,單純的天地永珍可不會匯聚出大日神帝的“大智慧”概念。
鄭奇將所有想法重新匯聚,終於草創出了這一門智慧修行之法。
開闢一方世界,這是以永珍境界與封王大世界為藍本,臨時打破虛空開闢一方大世界。
然後走神靈與自然之靈的路子,以自身部分力量衍生出一尊智慧之靈入主這一方臨時的大世界。
在透過儀軌,陣法獻祭這一方世界,智慧之靈以經天緯地象形大篆原初符文的力量解析推衍。
很明顯這一門功法還不夠完善。
經天緯地象形大篆鄭奇還沒有完全參悟,因此只能用原初符文。原初符文與完整版的經天緯地象形大篆差距可太大了。
這一方智慧大世界也是屬於臨時創造,暫時還無法維持常態。無法維持常態可不僅僅是存在破綻這麼簡單。
一方完整的世界自帶運用邏輯,也就是天地規則,這可以補全以經天緯地象形大篆作為推衍邏輯的缺陷。
而且一方完整的世界鄭奇還可以刻入寶術。
禹王就在自己世界之中刻入了黃白寶術,鄭奇也可以燒錄符水,佈陣,識地,知時,射覆,星數等等相關寶術。
完整的大世界現在還無法開闢,但哪怕臨時開闢一方世界鄭奇都還做不到盡善盡美。
陣法之道鄭奇其實懂的也不多,還需要黃氣教援助一二。而臨時開闢世界,以永珍境界融合永珍的念頭都是鄭奇從赤神教玄穹妙宇天帝法得來的靈感。
可惜如今的底蘊差得太多,因此只能修行這種青春版功法。
不過即便是青春版的功法,對於鄭奇的提升依舊巨大,鄭奇暫時將之命名為大智慧法界。
鄭奇施展太宇虛空法,虛空瞬間被他攪碎。然後鄭奇身融這破碎的永珍,那麼一剎那鄭奇就感覺到了天地破碎的時候無數混亂元氣對他魂魄的消磨。
他當然可以吸收元氣恢復自身,但是這消磨毫無疑問是會折損鄭奇陰壽的。每使用一分鐘這增長智慧的法門,他的陰壽就會消耗六十一秒。
這還是因為他修成微塵之道,有著導引寶術,寄杖寶術的特性,要是換成其他修士來施展這法門怕是消耗直接就是數倍。
畢竟混亂天地本身就是消磨永珍境界修士魂魄的最好手段。
鄭奇還年輕,陰壽長,但是沒有找到真正的長生之法前鄭奇對於自己的壽命都異常珍惜,輕易不想消耗。
不過這法門消耗大,好處自然也是有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