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泰武皇帝:太祖爺,大明開國至今已兩百七十八年,衛所制早已糜爛不堪,軍田被各方吞併,軍戶淪為佃奴,逃亡者眾。如今天下數百衛所,估計只有十多萬老弱病殘,我正打算廢衛設縣呢。】
【遮天泰武皇帝:自百年前,因衛所糜爛,朝廷不得已之下,只能採用募兵制來鎮守九邊,然而百年來天災人禍不斷,朝廷財政困難,歷年拖欠邊軍餉銀,加上軍中將官腐敗,逃卒、叛亂甚多。那闖賊李自成和西賊張獻忠,俱是邊軍叛卒出身。】
【遮天泰武皇帝:至於皇位落到燕藩的緣由,只能說是造化弄人……】
朱存梧生怕打擊到自己這暴躁的老祖宗,提前打了個預防。
【佛本是道洪武大帝:什麼造化弄人?你小子不用藏著掖著,不就是造反那些事麼?是老四還是他的後人?】
可惜,朱元璋無視了朱存梧的好意,朱存梧只能實話實說,一開口就給朱元璋來了記狠的。
【遮天泰武皇帝:洪武十五年六月,皇長孫虞懷王早夭。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懿文太子病逝。】
【遮天泰武皇帝:同年九月,太祖爺您力排眾議,冊立了懿文太子庶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秦晉二王忠孝,不忍違逆君父、引發社稷動盪,先後於洪武二十八年、三十一年抑鬱而亡。】
漂亮!
窺屏中的永樂大帝看到此處,頓時喜上眉梢。
爹,不是我要搶侄子的皇位,是您違背《皇明祖訓》,立朱允炆那個庶子為儲君,才導致的這一切。
不過,這小子說的話怎麼有點怪怪的?
而劉徹、李世民等人也樂開花了,還說我們逼死了兒子,你朱元璋不也把兩個親兒子給逼死了?
不立太子立太孫,這怕不是要把親兒子們往死裡逼的節奏,還得是你朱元璋會玩啊!
學廢了!
朱元璋此時心在滴血,眨眼的功夫,得知了大孫子、大兒子、二兒子、三兒子的死期,怎麼可能不難受。
至於立太孫的事,朱元璋反而覺得這操作沒毛病。
【佛本是道洪武大帝:然後呢?咱死了老四就開始造反了?還把都城遷到了他的老巢?】
朱元璋腦海中閃過一串陰謀論,標兒和老二老三都死了,老四就是嫡長,坐在皇位上的侄子又是庶出的,這擱誰誰能忍得住?
至於說朱棣是在他洪武大帝還活著時造反,不是朱元璋看不起自家老四,他還沒那個膽子。
【佛本是道洪武大帝:還有你,老四,給咱滾出來,冒充你大哥耍咱,玩得很開心是吧?】
【一人之下永樂大帝:爹,我沒冒充我大哥,我只是沒來得及跟您解釋……】
【佛本是道洪武大帝:解釋什麼?解釋你怎麼造反搶了侄子的皇位?】
【一人之下永樂大帝:爹,這事不怨我,兒子也是迫不得已……】
【佛本是道洪武大帝:迫不得已?咱看是迫不及待吧?還不怨你,不怨你難道還怨咱?】
朱棣有心說還真怨你,但又不敢,只能閉嘴。
好在朱存梧幫著解圍。
【遮天泰武皇帝:太祖爺,這事真怨不得世祖爺。朱允炆一繼位,就連削周、齊、湘、代、岷五藩,諸王被廢為庶人,闔家流放。湘王因不堪受辱,闔府自焚,不想朱允炆卻不知悔改,反記恨湘王害他背了迫害親族的惡名,給湘王上一惡諡,曰“戾”。】
【遮天泰武皇帝:秦晉二王薨後,燕藩便是諸王之長,因而被朱允炆視最為忌恨,不斷逼迫,剝奪大軍,調離護衛,進而控制北平後,朱允炆便以謀逆罪削除燕藩,世祖爺這才不得已起兵,奉天靖難,以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