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帝王論道群

第16章 大明曆代皇帝盤點(下)

【天啟皇帝朱由校,由於其父不為萬曆皇帝所喜,天啟帝自幼無人教導,就連名字都是萬曆皇帝臨終前才給取的,天啟即位後任用宦官魏忠賢制衡文臣,後落水染病,英年早逝。在位八年,享年二十三,廟號熹宗。】

【崇禎皇帝朱由檢,咱大明皇帝裡少有的勤政,堪比太祖,只可惜其志大才疏、剛愎自用、急躁多疑,他越是勤政,大明亡得越快。在位十七年,享年三十三,廟號思宗。】

【至於弘光皇帝朱由崧,他就是一湊數的吉祥物,真沒什麼好說的,不說也罷。】

……

看著自家這一堆不成器的子孫,永樂大帝沉默了。而想要調侃朱棣的洪武大帝也沒心情說什麼了,就連罵人,都懶得罵。

嘉靖一脈的皇帝,一連四五位皇帝,都躺平擺爛了,還都沒有亡國,結果讓難得勤奮的崇禎給弄亡國了,不得不說,這是個諷刺。

······

朱存梧自下線後,就一直待在奉先殿內沉思。

他心裡清楚,太祖爺讓他盤點永樂後的歷代皇帝,表面上看是在奚落世祖爺,挑朱棣的刺。

但實際上,也是在提點朱存梧,吸取大明曆代皇帝的教訓,考慮清楚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否則,縱使朱存梧能長生不死,大明這艘船也遲早會沉沒的。

畢竟,不同於其他開創者,他雖然打了一些仗,但實際上只是接手了大明的這副爛攤子。相較於白紙作畫,想要將一副胡塗亂畫改造成山清水秀的風景圖,難度上升了不知幾個檔次。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借鑑前輩們的經驗,避免和他們犯同樣的錯誤,即為摸著石頭過河矣。

提起狼毫,朱存梧在宣紙上落下“中央”和“地方”二詞。

又在“中央”下邊寫下“皇權”、“內閣”。如今他讓宗親進入內閣,就是為了制衡文臣,但這還並不夠,他需要更多的自己人。

只有更多的自己人,才能充實中央和地方,真正做到掌握天下如臂使指。

朱存梧又提筆將“皇權”用硃砂圈起,在下面寫下“宗室”、“科舉”、“軍隊”三個詞。

自己人,只能從這三類人裡發展。

軍隊目前完全掌控在朱存梧的手中,自打起兵後,他便一直在軍隊中設定隨營學堂,教導士卒習字,好讓軍隊不脫離自己的掌控,將來這些士卒退役,安插在地方,便可織起一張大網,將地方徹底掌控。

宗室中,待武備學堂和宗考建立,便可選出一大堆宗室子弟,這些宗室子弟非正統科舉出身,只能牢牢依附在皇權之下,充作爪牙。

最後科舉,是當今主流的選拔人才方式,但是這些人才大多不是自己的想要的,但卻不能直接推到自己的反對面去,只能拉攏一批打一批,逐漸改變如今的科舉內容。

這一切都非一日之功,至少要用一二十年的功夫,只能慢慢來,絲毫急不得,崇禎帝的教訓還近在眼前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