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考慮得如何了,是否選擇留下來?”
張良掙扎良久,最終才艱難地做出選擇,“良選擇暫時留下來,為陛下效力。”
“好!朕得子房,勝得大軍百萬!”
皇帝龍顏大悅,先表達了身為上位者禮懷下士的姿態,接著便開始講規矩。
“不過,我大明官職升遷有序,子房如今尚無功績,若是貿然登臨高位,恐百官非議,於子房名聲不利,就先委屈一下子房,暫領翰林院修撰,日後建功,朕必以公侯之賞賜之。”
“良慚愧,當不得陛下如此厚愛。”
張良已經知曉了翰林院在大明的地位,明白皇帝的安排是為自己的前途著想,自然不會覺得委屈。
如今,他只能選擇先留在大明,一步一步往上爬,直至那一人之下的位置,然後再圖其他了。
皇帝見張良如此明事理,自然更加另眼相待,吩咐道,
“如此,子房下去後,可多加翻閱五代十國及宋初時的史書,年後朕有安排。”
張良遵旨,“臣明白!”
暫時收服了張良,心情不錯的朱存梧又看向其他人。
“剛才朕與子房的談話爾等都聽到了,你們可有什麼想法?”
說完朱存梧將目光掃向了農家幾人。
農家、墨家、道家、醫家這些人之中,朱存梧最看重的自然是農家,曆法、耕種、水利這些知識對大明而言自然不可謂不重要。
可惜回答朱存梧的是一陣沉默聲。
張良跪得太快,三言兩語就成了明臣,讓其他人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他們也知道形勢比人強,只是一時間難以下定決心而已。
當然了,他們中也不乏聰明人,如曉夢和田言。只是曉夢對這些瑣事渾不在意,主打一個隨大流;至於田言嘛……
張良則退到一邊,雖然已經臣服,但是他還想看看這位泰武皇帝的手段呢。
見這些人默不作聲,朱存梧不由氣惱,張良都臣服於朕了,你們幾斤幾兩啊,就想忤逆朕?
好在朱存梧心有城府,並不會由著性子亂來。既然如此,那朕就一個個地收服唄。
他先將矛頭對準農家六長老和墨家班大師。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獨大,道家演變成了道教,法家披上了儒皮,而農家、墨家等顯學,卻逐漸凋零,如今更是銷聲匿跡。
今,朕欲立太學,重複百家爭鳴之輝煌,不知幾位可否助朕一臂之力?
幾位也不想此世的農家、墨家徹底斷絕傳承,永遠被儒家踩在腳下,永世不得翻身吧?”
大明泰武皇帝給的理由很強大、很充分,農家六位長老和班大師無法反駁,於是欣然接受。
七人齊齊出列,叩首道,“我等願意為陛下效力!”
墨家和醫家以班大師為首,見他都跪了,剩下的徐夫子、庖丁、高月和端木蓉也跟著跪下叩首。
如此一來,只剩下道家的曉夢和農家田言、田賜姐弟,朱存梧先將他們放在一邊,開始安排跪了的幾人。
“好!班大師和徐夫子、兵主暫為兵部武備司主事,歷師、穀神暫為農部屯田司主事,禹徒暫為工部都水司主事,
弦宗暫為太常寺寺丞,藥王和端木姑娘暫為太醫院院判,庖丁為光祿寺珍饈署署正;至於高月姑娘,年紀尚小,就暫時跟著端木姑娘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