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將軍劉文秀,乃是西賊張獻忠四大義子之一。
崇禎十七年,當時的永興郡王朱存梧,領著數千收攏來的孫傳庭秦軍殘兵,南下四川征討張獻忠。
此戰,朱存梧獨闖數十萬賊軍,直接斬殺了坐鎮中軍指揮的張獻忠和孫可望二人,幾十萬西軍瞬間大敗,投降者和潰逃者不一而足。
自此,朱存梧一戰成名,天下皆知其有霸王之勇,王應熊、陳士奇、王行儉、曾英等人更是驚為天人,紛紛投靠依附。
而張獻忠和孫可望一死,數十萬西賊潰散,李定國和劉文秀、艾能奇三人走投無路之下,為保全張獻忠子嗣,只能降了朱存梧。
三人投降後,朱存梧對他們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三人也都忠心耿耿,攻城略地、先登陷陣,立下了不少功勞,讓朱存梧愈加器重。
可以說,朱存梧就是踩著張獻忠的屍體,接收了他的遺產,才能一步步走到彼岸,身登九五之位。
如今,李定國鎮守吉林數年,又參與漠北之戰生擒車臣汗,爵封宣國公,成為大明第三位異姓國公;艾能奇也因功封侯。
只有劉文秀還是個伯爵,難免有些說不過去了。
朱存梧想了想,決定給劉文秀一個機會。
“就按嗣均說的,讓劉文秀領北海右衛夾擊衛特拉蒙古三部。內閣擬旨,戶部和兵部也要提前準備好此戰所需的糧草和軍械。”
“臣等遵命!”
被皇帝點到的相關人員趕緊出列領命。
泰武皇帝乾綱獨斷,很多時候說是議事,其實都是皇帝在上面吩咐,他們在下面聽著罷了。
此事就此定下了,不過朱存梧也不想打擊大家的積極性,所以又開始了祖傳的畫餅手藝,
“你們也不要總是盯著別人的飯碗搶肉吃,多從自己的眼前找找目標,難道除了蒙古人,就沒別的仗可以打了?”
“朝鮮之前降了建奴要不要收拾收拾?倭奴國倭寇曾經擾我沿海要不要復仇了?還有安南、緬甸、暹羅……”
“這麼多的地盤放著呢,就這麼留給蠻夷?”
朱存梧剛說完,王應熊就急著站出來了。
“陛下,朝鮮和倭奴國乃是太祖皇帝欽定的不徵之國,若是隨意攻打,怕是要招致朝野上下反對啊!”
不是王應熊真的在意太祖祖訓,也不是他憐憫那些朝鮮人東瀛人,一切不過是在演戲罷了。
至於說他演給誰看?
肯定不是皇帝,王應熊不是傻子,也不是瘋子,怎麼可能演戲給皇帝看?
王應熊的所作所為,不過是裝腔作勢,演給天下人看,以此少挨幾句罵罷了。
眾所周知,當今泰武皇帝重武輕文,不但肆意打壓文官集團,扶持宗室和武將集團,而且還刨了儒家的根子,搞出一個太學來唱百家爭鳴的戲碼。
泰武皇帝手中有刀子,那些腐儒們不敢吱聲,但是主持太學的陳士奇,他們可就沒那麼多的顧忌了,陳士奇的名聲早就被他們罵臭了,就連王應熊,也沒有落著好。
誰讓他沒有阻止皇帝呢?
那些腐儒們,才不管他王應熊有沒有能力阻止皇帝,反正都是內閣奸臣的錯,不敢罵皇帝,還能不敢罵他王應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