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隱忍十八年,廢柴皇子殺瘋了

第382章 秦國的黑歷史

這個改動看似微小,但實則蘊含深意。割耳朵比砍腦袋畢竟“文明”一點,心理衝擊也小一些。

緊接著,趙凌又丟擲了一條更重要的補充規定:“此外,朕決定,俘虜敵軍,其軍功在原有基礎上,再加一等!鼓勵我軍將士,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活捉敵人,而非一味斬殺。”

這幾條政令宣佈出來,原本群情激憤的軍方將領們,也慢慢平靜下來,開始在心裡快速盤算起來。

皇帝這明顯是不打算追究陳平了,但也沒完全否定他們的不滿,而是從實際軍功制度上做出了調整。

把首級換成左耳,對他們來說其實區別不大,反正都是記功,還能更方便點。

而俘虜加倍給功,這更是天大的好事!

這意味著同樣的戰鬥,可能獲得的軍功更多了!

誰會嫌軍功多呢?

至於怕有人冒功?

他們倒不怎麼擔心。

大秦的軍紀之嚴明,律法之苛刻,是刻在每個人骨子裡的。

士兵報功需要同隊戰友作證;所有上交的首級都要公示三天,期間誰都可以提出質疑和舉報,嚴防殺良冒功或者搶奪戰友功勞。

戰場上還有專門的督戰隊記錄每個人的表現,戰後多方核對。

對於謊報軍功,尤其是殺害平民冒充敵軍的行為,處罰極其嚴厲,動輒就是斬首甚至連坐。

這套系統,從商鞅變法開始,到始皇嬴政手上,已經完善得近乎苛刻了,漏洞極少。

想通了這些,將領們的怒火漸漸平息了。

皇帝給了臺階,又給了俘虜加功這個好處,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再死咬著陳平不放。

畢竟,跟實實在在的軍功利益相比,一時的口舌之爭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趙凌見軍方眾人不再堅持嚴懲陳平,氣氛緩和下來,便順勢一錘定音:“朕細思之後,認為陳校長所言,確有其理。對於尚未開化之蠻夷,一味趕盡殺絕,並非上策。既如此,開通與百越關市一事,便按陳校長所言,交由少府全權負責。”

他的目光轉向一旁:“章邯!”

“臣在!”章邯立刻出列躬身。

“命你五日之後,隨任囂將軍一同返回嶺南,全權負責設立關市,推行新幣,以及與百越各部貿易談判之一應事宜!”

“臣!領旨!”章邯大聲應命,他可知道始皇帝已經回來了,時至今日,他還沒有機會見始皇帝。

但夾在始皇帝和武帝中間,那可是太難受了,能去嶺南躲躲就躲躲吧。

這一去,說不定還有機會立些軍功呢。

至此,一場激烈的朝堂風波,在趙凌巧妙轉移焦點並給出實際利益的操控下,終於平息下來。

陳平的策略得到了採納,軍方的面子得到了照顧,新的政策也得以推行。

陳平自然是沒什麼意見,畢竟割耳朵和增加俘虜的軍功,如此以來,大秦的軍隊也就顯得沒那麼殘暴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