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名的韓信站起身,他如今的氣質比當初沉穩了許多,對著皇帝拱手行禮,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說道:“陛下,既然您認為有更好的策略,能夠兵不血刃地解決百越問題,那將部分邊防大軍調回關內休整,或者駐守其他地方,確實是應該的,也能節省大量軍費。”
他頓了頓,語氣肯定地補充道:“更何況,如今咱們大秦軍隊裝備了火炮和霰彈槍這樣的神兵利器,威力巨大。僅僅是鎮守嶺南邊境,防範那些裝備落後的百越部落,有五萬精銳,確實綽綽有餘了。臣下認為,兵力足夠了。”
高踞龍椅上的趙凌,臉上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看著韓信。
他心裡其實有點意外。
他把韓信放在太尉這個高位上,更多的是榮譽性質,實際兵權並沒有完全放手。
讓韓信去尚學宮學習了半年多,本來是想磨磨他可能存在的驕躁之氣。
沒想到效果似乎不錯,這小子竟然能憋住沒跳起來反對,反而表示支援?
看來跟著道家那些人,確實學了點靜心養性的功夫。
趙凌原本還以為,以韓信歷史上那多多益善的性格和軍事上的自信,聽到這個提議,會立刻站出來說:“陛下何必如此麻煩?給臣一萬精兵,臣保證替您踏平百越!”
他故意沒有提前跟韓信商量,就是想看看這半年多,韓信的性子磨得怎麼樣了。
趙凌帶著一絲考較的意味,追問道:“哦?如此說來,韓太尉認為朕的想法沒有任何問題?完全可行?”
韓信點了點頭,神態從容,話語也顯得更有水平了:“陛下所圖,並非僅僅是佔領百越的土地,而是要從根本上徹底兼併他們,讓他們真正成為大秦的一部分。用仁德和政策去感化,開通邊境市場讓利給他們,再用文化慢慢教化他們,使其逐漸認同大秦。這比單純的武力征服更加高明,效果也更持久。臣認為,這是非常好的策略。”
聽到韓信都這麼說了,趙凌滿意地點點頭,隨後將目光轉向了右丞相尉繚:“尉繚丞相,你認為呢?”
此時,尉繚一直微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他似乎想通了其中的關節,緩緩起身,頷首道:“陛下與太尉所言,老臣認為很有道理。此策以逸待勞,耗其國力,收其民心,確實可行。老臣附議。”
趙凌的目光又看向左丞相張良。
張良也立刻起身,言簡意賅地表明態度:“陛下聖明,臣無異議。”
到了這個時候,兩位丞相和太尉都明確表示支援,大局基本上就已經定了。
趙凌這才環視全場,繼續問道:“那麼,諸位愛卿,對於此策,可還有其他的不同意見?”
蕭何也站了出來,皇帝選擇用這種成本低得多的和平手段解決百越問題,能省下大筆的軍費開支,他自然是舉雙手贊成,躬身道:“陛下聖明,此策節省靡費,利於國庫,臣附議!”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為此事就要這麼定下來的時候,一個聲音響了起來:
“陛下,臣有一點小小的補充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眾人看去,竟然是原來的科農院院長,現在的尚學宮主事陳平。
陳平出列,對著皇帝行了一禮,然後笑眯眯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光是靠一枚九州神石引起百越內部爭鬥,火候可能還不太夠。咱們是不是可以再給它添幾把柴,讓這把火燒得更旺些?”
他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繼續說道:“既然都已經互通關市,那還是該好好賺他們一筆!比如,把他們急需的糧食、鐵器、食鹽的價格,稍微抬高那麼一點?或者,暗中給那些弱一點的部落提供點幫助,讓他們能跟強一點的部落打得更久些,消耗得更多些?”
“總之,就是既要讓他們內部亂得更徹底,又要讓咱們大秦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這叫一舉兩得!”
“另外,三年的時間實在太長了,遲恐生變,我們偶爾也該參於一下他們之間的戰鬥,至少得把他們打服,偶爾幫某些部落打一場也是可以的。”
陳平的話,頓時讓殿內許多大臣眼睛一亮,這才像是他們熟悉的大秦謀士的風格嘛!
仁德要講,但這實際的利益,也不能放過啊!
最重要其實還是最後的那句話!
大秦以軍功授爵,一直不打戰,士兵如何立功?
那些將軍又如何立功?
雖說寧當太平犬,不作亂世人,但如果一直不打仗,士兵和將領看不到晉升的通道,對現在的大秦來未必是好事!
陳平可謂是兼顧了朝中所有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