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我帶三個大美妞穿越了!

第77章 推行內閣

內閣制與三省六部制哪個更好?

或者說,哪個更適合現在的南漢,這個問題的確不好輕易下結論。

蘇然也不是隨口敷衍劉弘昌。

這段時間,因為這個問題,顏曜冰不知道和她爭論了多少次。

顏曜冰並不像蘇然那麼懂歷史,但她覺得,時代總是在進步的,明朝的內閣制,清朝不也在沿用嗎?

雖然清朝在她心裡的印象還不如宋朝,但它知道,清朝那些統治者可不是傻子,他們能沿用明朝內閣制的形式,那就證明它的確有先進性!

這個說法蘇然難得一見的贊同了!

只不過他贊同的是隻是清朝統治者不傻,而絕非內閣制更先進!

用她的話說:歷史問題要辯證看待!

如果從統治者的角度去看,從長期統治中內部動盪的頻率、中央集權的有效性、對疆域(尤其是邊疆)的整合程度等維度來看,清朝的對內統治絕對是歷史各個朝代中最穩固的朝代之一。

單從這一點來說,清朝的統治者不可謂不聰明,做得也不可謂不好!

當然,絕不能提別的,比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等。

再比如清晚期的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等等等等,簡直數不勝數!

然而,這可由不得她不想提,畢竟這又到了顏曜冰的領域。

她把她知道的所有足以“一劍封喉”的殺招全說了一遍後,直到蘇然無言以對,才心滿意足地總結道:

“我不反對辯證看待問題,但人是感情動物,太辯證了,這世上就沒有一個壞人!”

“小妞,屁股不要坐歪了喲!”

蘇然懶得搭理她,直接轉移話題:“還聊不聊制度呢,不聊我就去睡覺了!”

“反正我告訴你,清朝的內閣制雖然沿用了明朝的,但只是形式沿用,但核心早就變了,反正所有制度都是特定時期下的產物,不能簡單說哪個更好!”

眼看氣氛僵住,顏曜冰又鬼使神差的說乾脆一步到位:直接模仿上一世的制度。

聽得蘇然是又氣又好笑,完全不想認識這個女人了!

但其實顏曜冰也知道這種“一步到位”的做法肯定不現實,但不放開一步步向她靠近啊!

比如明朝的內閣制,是不是可以調整調整,把它往後世歐洲的內閣制度靠近呢?

蘇然已經不屑於和她解釋這一點,直接將話題強行扯了回來。

“不要再去發散你那狗腦子了,我就明說,南漢能走的,除了三省六部制度,就只有內閣制,這兩個二選一!”

“而從制度先進性與現實的角度來說,我認為,三省六部制更適合現在的南漢!”

為了說明這一點,蘇然甚至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對比:

從權力結構來說,三省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草擬-門下省稽核-尚書省執行),相互制衡,形成閉環。

而內閣制,內閣票擬、皇帝批紅或司禮監代為批紅、六部執行容易脫節,無法定製衡。

從決策效率來說,三省六部制,三省協作需經政事堂協調,流程規範但稍顯繁瑣。

而內閣制,票擬直接對接皇帝,減少中間環節,效率更高,但依賴皇帝勤政。

對皇權的影響來說,三省六部制,相權被分割,三省長官共為“宰相”,皇權強化但受制度約束,比如門下省可封駁。

而內閣制,廢除相權,皇權絕對化,內閣僅為工具,無制度性約束。

從行政穩定性來說,三省六部制,制度法定,權責清晰,不因皇帝個人能力波動。

內閣制卻截然相反,依賴皇帝信任與閣臣能力,易出現宦官專權或黨爭。

最後,從官員專業化來說,三省六部制,六部職能固定,官員按品級與流程行政,專業化強。

而內閣制,閣臣需兼顧票擬與協調,依賴個人經驗,專業化受限於皇帝需求。

所以,從各方面看來,三省六部制其實比內閣制更先進!

雖然幾百年後的政權制度沒有幾百年前的政權制度先進,這確實會讓人唏噓、甚至難以置信。

但在蘇然看來,單從制度先進性方面來說,這就是客觀事實!

這也是為何大唐能成為盛世巔峰的代表!

顏曜冰不反駁,也不同意。

但她還是堅持認為南漢要改革,就選明朝內閣制!

用她的話說,僅僅是崇禎皇帝吊死在歪脖子樹,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隨主自縊,就足以證明大明骨氣!

宋朝的骨氣就不提了,特別是北宋!

清朝的骨氣,那更沒臉提!

如果溥儀最後能在面見鬼子天皇時,一刀將其捅了,那還有點風骨!

而在她看來,既然要學後世的制度,就絕不能學那些沒有骨氣的朝代制度!

統治者都是那副軟骨頭,還指望他的制度有多好?

蘇然實在聽不下去了!

對她而言,這都是什麼鬼邏輯?

抖陰曆史家?

鍵盤歷史學?

從那以後,她就徹底懶得再和顏曜冰討論了。

但此時此刻。

在這乾和殿的書房內。

她又將自己之前的說法當著劉弘昌的面解釋了一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