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平緊咬著嘴唇,終於是強忍下了深吸一口氣的衝動。
接著往下看去,果然是輪到他的資料了。
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著,張和平就感到眼皮狂跳。
其上從他出生開始,到他進私塾唸書,再到原主哥哥張元峰逃徭役,之後便是張和平進入白雲觀……
其中對張和平進入白雲觀,也表示了疑惑。
就跟張和平自己推測的一樣,他就是一農家子,憑什麼進青州名士的道觀打雜,雖說只是雜役,但憑什麼會挑上他?
只是運氣嗎?
最後寫到了胡立山失蹤,白雲觀被焚燬,第二天張和平就返回私塾。
張和平看得觸目心驚,細想下來,確實是疑點重重,主要是時間太緊湊,邏輯上也經不起推敲。
好在也只是寫到這裡,對他釀酒的事情,王秀才似乎並不知曉。
寫完,王秀才伸了個懶腰,捶了捶後背,這才取出個竹筒將這捲紙塞進去。
“老了,不中用了。”
王秀才嘀咕了句,這才吹滅燭火,走出書房。
張和平站在黑暗中,臉色陰晴不定,他做夢都沒想到,不經意間,竟然已經成了有心人眼中的懷疑物件。
好在發現得早,倒不是沒有辦法補救。
略微沉吟片刻後,他就將目光重新放到書架上。
將那本《東原遊記》取出,略微猶豫了下,又把那本《抱朴子》給取了出來,之後便無聲無息地離開了書房。
這大晚上的,回白雲村自然不合適,張和平直接到了趙家酒肆這邊。
下午的時候,他就已經託人給徐婉茹帶了口信,告訴她自己今晚不回去。
徐婉茹倒也習慣了,張和平在白雲觀幫工的時候,也經常徹夜不歸。
客房裡,油燈火光昏暗。
張和平坐在桌前,翻開了那本東原遊記。
果然,其中有關於廣元子的記錄。
“……東原有山,百八十丈,林木茂盛,異獸穿行。行至半山,見一茅屋,其中居一老者,鶴髮童顏精神矍鑠,詢之自稱山中仙,壽八百,餘居此三載,山中仙卒……”
張和平看得啼笑皆非,也不知道這是後人撰寫,還真是廣元子自述,總覺得透著一股子搞笑的味道。
廣元子發現了一自稱能活八百歲,名叫山中仙的老者,他就在對方家裡住下了。
三年後,山中仙死掉了……
不過搞笑歸搞笑,但好歹也算一條線索。
東原就在洛陰郡,離鳳溪鎮只有一百多里,以後要是順路,倒是可以去看看。
就是不知道那寫作“百八十丈”的山,究竟是哪座。
放下《東原遊記》,張和平又拿起了那本《抱朴子》。
這本書簡直是大名鼎鼎,張和平在胡立山的書房裡發現過,關鍵是在他上一世裡,也有這麼一本書,就是不知道寫的東西是否一樣。
想想也覺得不可能,畢竟兩邊的歷史都完全不同,這個世界沒有秦晉,自然也沒有葛洪,也不知這同名的《抱朴子》到底寫的什麼。
“抱朴”為道家術語,取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意為追求保守本真,懷抱純樸,不縈於物欲。
這種道家思想,兩個世界倒是有想通,葛洪能著抱朴子,這個世界自然也有人可以。
對這個書名,張和平只是略感詫異,倒也沒覺得太過離奇。
翻開第一頁,一行手抄字印入眼底。
抱朴子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眇昧乎其深也,故稱微焉。綿邈乎其遠也,故稱妙焉。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看到之類,張和平呼吸頓時一滯。
《抱朴子》全篇他自然不記得,但這本書在他上一世實在太過有名,開篇幾句話在無數地方看到過,自然是印象深刻。
“竟然完全相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