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起家,改造大明

第261章 把他忽悠瘸

是不是這些年你家生意做的安穩,有些不在乎錢了?

你要是真嫌銀子多,山東賑災一事,朕不介意讓你負責。”

“皇上,您可冤枉臣了。”

“朕冤枉你?那你說說,朕怎麼冤枉你了?”

楊為先一臉委屈道,“臣算的這前期投五萬兩,也不是隨便投的。

白糖、玻璃、香水,隨便生產一件,所需要的步驟都要要五六人完成。

若要讓產量提高,就得有大量工人,同時分工分序,有效管理才行。

這前期招一千工人,說實話,臣都覺得的少了,若不是怕工人不熟悉流程,又管理不好,臣都準備招一萬人。

就如剛才臣說的,要把生意做到全國,在材料充足情況下,至少要年生產白糖百萬斤,玻璃鏡五十萬塊,玻璃杯、碗等數十萬只,香水百萬瓶。

而這樣的產值,要是經過包裝宣傳,至少能價值一千五百萬兩,公司淨盈利能五百萬兩起。

可要實現這麼大的產值,預計至少得要有兩萬熟練工人。

說回賑災一事,臣認為一時的免費救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治標不治本。

不勞而獲得來的東西,人更不會懂得珍惜,只會更加讓其變的懶惰、貪婪。

要想讓這些災民安穩下來,過上和常人一般的生活,最好的還是以工代賑,自力更生。

而現在,整個黃河兩岸,能給數萬人解決生計的工作,也就只有修繕改造黃河、運河水利。

但水利工程,也不是年年都需要大量工人,且能創造的商業價值,帶動的產業鏈,沒有生產白糖、玻璃、香水這等昂貴品那麼高。

還有生產白糖、玻璃、香水,以及之前的香皂,所用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田地裡的甘蔗、花、油菜等經濟作物。

若要滿足這些原材料的數量,至少得要有數萬畝耕田。

按一戶種一畝,就能有數萬戶家庭,幾十萬百姓從中受益,過上好日子。

所以,臣建工廠,投銀子,也是在賑災。”

“你就不怕百姓都不種糧食,去種比種糧食還賺錢的經濟作物嗎?”

“只要確保供需平衡,原材料價格穩定,種一畝賺的銀子不一定會比種糧食多。

要是距離工廠遠的地方,算上運輸費,可能都會虧本。

而且,工廠會和就近的州縣百姓合作,簽訂合約,收購他們手上的原材料。”

“只跟就近州縣百姓合作?”永樂大帝有些怒氣的看著他,“只有幾府幾州百姓受益,那何來有你說的讓全省、全中原之地富裕起來?”

見狀,楊為先笑了:“皇上,臣雖然未曾在江南之地居住過,但臣猜江南之地也有不少州縣依然貧困,和中原州縣差不了多少。

而在臣的規劃下,是集中發展一塊區域的農工商業,然後逐步帶動周邊地區共同發展。

就如白糖、玻璃、香水,雖說有些州縣不負責生產和種植原材料,但是可以從事其他與之關聯的行業,如貨運、倉儲等等。

以農產品為材料,白糖、玻璃、香水、香皂為拳頭產品,迅速佔領市場,打響名氣,日後才能逐步開發更多的好產品,形成一整條產業鏈。

一條產業帶動一條產業,互相交錯,相輔相成,才能打造出真正的農工商業中心。”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