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一個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雲淡日光寒,看到這句就能想起門外的風景。”
“小公子,可否把這首詩留在本店,在下不白收,我送五匹松江棉布,三匹蘇絹,祝賀小公子新年到來。”王掌櫃內心激動不已,連連讚歎道。
“王掌櫃,你太客氣了,小子如何能收下這樣的大禮。”楊興摸了下頭,不好意思著。
“小公子,你謙虛了,去年靠著你那首綾羅頌,我可是賺了不少。”
“再說,來日公子高中,這兩首詩可是更值錢,到時王某還要感謝公子呢!”王掌櫃笑呵呵回道,幻想著什麼傻笑了下。
白送,那怎麼會不要呢!
沒想到自己前世刷影片記下的詩詞,竟然回到古代有這麼多用處。
古人誠不欺我,書中自有黃金屋。
看來這文抄公,有時還挺香的。
楊興三人,滿懷感激地收下王掌櫃精心準備的布匹後,便與王掌櫃道別離開了布店。
走前王掌櫃還說以後有佳作希望給他一份,三人再次謙讓後,就坐上驢車往村裡趕去。
“大哥,你看,帶興兒出來就是運氣好,這兩年靠著這幾匹布,咱家都不缺衣服了。”駕著驢車的二叔興奮的喊道。
“那是,也不看看是誰的兒子,這可是咱楊家的麒麟兒。”
看著車前手舞足蹈、興奮不已的楊父和二叔,楊興心中湧起一股暖意,不禁微微笑了笑。
目光投向遠方的田野,沉醉看著雪花在陽光下閃耀著晶瑩的光芒,彷彿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紗衣。
楊父和二叔的歡笑聲不斷傳來,年壯的毛驢拉著三人前往回家的方向。
.........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永樂十一年除夕,這一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家裡多了一口人,讓楊家第三代多了一個女孩。
雖然古代重男輕女,但在楊興的影響下,家裡對這個小女娃可是呵護的很。
年夜飯前,老爺子帶著家裡的男丁來到地裡,給幾位祖宗燒紙上香,淚水唰唰的流下。
述說著楊家現今如何,也講著家裡出了麒麟兒,保佑楊興來日高中。
今年的除夕飯是格外的豐盛,豬肉、雞肉、羊肉,白麵大饅頭和米湯。
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堂屋,開心地講述著今年糧食豐收,養的母豬生了幾隻可愛的豬仔,生意做的如何,楊興學業如何。
不知不覺中就過完了永樂十一年。
正月初二,楊父一大早就起來帶上楊興和楊樂坐上驢車去往他舅舅家。
“娘,你在家好好照顧妹妹就行,等妹妹大點,你再去姥姥家。我這次帶了不少好東西呢,你放心吧!”
“那你們慢點,孩他爹,照顧好孩子。”
“知道了,你先進屋,別凍著丫丫。”說完之後,楊父牽著驢車離去。
父子三人的身影慢慢消失在雪中前往隔壁村,一路上楊樂都在那問楊興去縣城好玩不,楊興耐心一一說著趣事。
看著弟弟一點點變大,也已經九歲了,也要準備進學堂讀書,而自己也要準備開始縣試。
高家人口多,高氏有幾位叔伯,還有幾個堂哥堂弟,一大家子如今沒有分家都擠在一個大院裡。
看到楊興一家到來,都上前打起招呼。
高老爺子、老太太看到女兒沒有到來,上前詢問道:“小豐,小虹和丫丫呢,怎麼沒來?”
“爹孃,天氣冷,我就沒有帶小虹母女倆來,等年後開春,我在帶來她們見二老。”楊父上前扶著二老,熱情回道。
一家人走進院裡,和高家在那熱熱熱鬧鬧聊起了天,兩家關係還是很和睦,沒有太多勾心鬥角,有幾位老人在,加上竟都是老農民,沒啥值得好爭的。
大舅母看到楊興家帶來的東西,大聲叫了出來:“啊,這怎麼還有一匹布,豐弟你們是不是拿錯了。”
高家一家人都看了過來,畢竟這年頭走親戚能送棉布的都是大戶人家。
農民基本上都是帶些自己家種的一些吃的,再好點,也只是拿幾個雞蛋和二三兩肉。
楊興站起身認真的說道:“舅母,沒有拿錯,這是我家拿的,給表哥表弟他們做新衣裳用。”
“興兒,你家把布給我們,你家用啥,到時你弟弟妹妹也要做衣服呀。”
“你還是拿回去吧,有這些肉和雞蛋,姥姥就開心了。”高老太太拍著外孫的肩膀,關心道。
“娘,你們留下吧,興兒說的對,這是拿來給幾位侄兒做新衣裳的。布匹我家還有,你看他倆小子身上穿的不都是新衣裳嘛。”
高家這時才認真看起楊興兄弟倆身上穿的衣裳,發現都是新做的大棉襖,而且還臉上都很紅潤,長了不少肉。
大舅率先問起:“豐弟,你家這是怎麼了,這又有肉和雞蛋布匹,發財了嘛?”
楊父滿面笑容地站起身,將事先準備好的講稿娓娓道來。
內容主要圍繞著楊興因讀書期間創作了幾首佳作,而獲得了布店老闆的青睞,並因此獲贈了幾匹布作為獎賞。
至於芒硝的相關事宜,他則隻字未提。
順便也讓高家以後多養點雞,有多少雞蛋都買,以前提供的還不夠多。
這份穩定且能透過賣雞蛋賺取收入的生意,誰會拒絕呢?
高家的眾人紛紛拍著胸脯,表示將全力以赴地給予支援。
一大家子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享用完午餐並稍作閒聊之後,父子三人便搭乘著驢車踏上了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