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起家,改造大明

第64章 黃河決口(求收藏追讀)

“糧還有個五十石,清潤霜還有二十斤。”二叔察覺到楊為先在暗中用手勢示意,略作沉思後,回應道。

“楊兄,夠了夠了,多謝多謝。”陳海連忙露出欣喜的笑容,欣然接過。

“誰說都給的。”楊為先一口回絕。

“啊?別這樣,楊兄,你可不能看著我被餓死啊!”陳海一臉委屈,揉了下眼睛詐泣。

“不打趣你了,糧可以借你二十石,張伯父這邊十五石。

還有十五石,到時我跟二叔和你們去亳縣賑災用。

藥的話,可以以五成價格賣十五斤給張伯父,剩下五斤以備不時之需。”楊為先笑了下,嚴肅的說道。

二人聽到楊為先的安排,均露出了滿意的神情,紛紛點頭回應:“多謝多謝。”

...............

三日後,楊為先和二叔,及家族成員楊凡等人,緊鑼密鼓地,將數日來精心籌備的糧食火速運往亳縣。

行至半途,未至縣城,已目睹眾多災民沿河忙碌,奮力排水減災,拯救著那生活的希望——農田。

走進亳縣,街巷間,淤泥堆積,雜物漂浮,昔日繁華的街道此刻顯得格外空曠而寂靜。

洪水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淤泥與碎石鋪滿了路面。

有些地方還殘留著水漬,反射著微弱的陽光,彷彿是洪水退去時依依不捨的淚水。

此刻,亳縣知縣等官員正率領一眾衙役,沿渦河畔的街道辛勤勞作,清除洪水退去後留下的淤泥與積水。

街道旁,有多處施粥攤,為受災民眾提供及時的援助。

此景此情,或許唯有在如永樂大帝般聖明君主的時代方能得見。

若在昏庸無道之時,恐怕將有無數百姓在飢寒交迫中掙扎,乃至死去。

看著這一幕幕悲慘的場景,楊為先未敢片刻耽擱,心中更添幾分急迫,匆匆踏上前往目的地——張氏藥鋪。

及至藥鋪門前,只見長龍般的隊伍已綿延而出,上百名百姓井然有序地排隊。

走上前方粥棚,領取那一碗碗熱氣騰騰、暖胃更暖心的粟米粥與麵湯。

粥棚一側,一位少女與幾位丫環,正忙著為排隊的百姓遞上滿載溫情的粥碗。

每當有人彎腰致謝,她即以一抹溫婉的微笑回應,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陽,溫暖了在場每個人的心房。

少女身姿曼妙,猶如花中仙子,明眸善睞,皓齒輕啟,笑顏間流露出傾城之色,其美麗之姿,實難用言語盡數描繪。

楊為先剛到達藥鋪時,少女旁邊的張仁民就看到了他,趕忙走來招呼著。

“楊公子,你們終於來了,要是再不來我這就堅持不住了。”

“張伯父,實在不好意思,為多籌備點糧食,耽誤了一點時間。

麻煩你幫忙拿些廚具,我也在這搭個粥棚。”楊為先走下車,拱了拱手歉意回著。

“好好好,你稍等,我這就叫人。”

-----------------

PS:

感謝【根本岸久】老總再次送來的一張月票!

感謝【北冥南明】老總送來的一張月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