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多謝大人賞臉。”楊為先連忙謝道。
“不必客氣。現在時間還早,老夫考考你的學問如何。”張泌輕捋鬍鬚,面色凝重的說道。
“多謝大人賜教,學生在此聆聽。”楊為先站起身拱手道。
“先坐下。”
“亳縣賑災和濟寧州施粥之事都和地方有關,而且涉及水患之事。
那老夫就不問別的,只考你,為何這二地會出現這類事,要如何防治?”張泌神色凝重,嚴肅地說道。
楊為先驚愕,居然問這事,那不是興手捏來。
後世關於黃河、淮河地區水患之事,不知有多少人講解,而且還結合幾千年歷朝歷代對待此地區治理情況來分析。
楊為先隨即站起身,緩緩說道:
“因黃河、淮河流域地區水系從古至今都在不停的變化所導致,以及京杭大運河對其影響。”
“為何?該如何防治?”張泌的眼神驟然一亮,意味深長地開口問道。
楊為先看已經引起對方興趣,隨即緩緩的講解著。
從黃河的源頭講起,所流過的地區情況一一說明。
形成的河流走向“幾字彎”,對應上中下游如何區分,有何不同,該如何治理。
當講到“幾字彎”的頭,河套平原時,還特意強調這些的重要性。
佔據河套平原,不僅可以獲得優良的馬場和“塞上江南”農業基地,進可吞下漠北,退可守西北。
說到黃河下游時,就引經據典,從大禹治水、春秋戰國,到東漢王景治黃河,實現八百年黃河“安流”期。
接著北宋北、東流之爭影響黃河再次變道,李固渡決堤人為改道意圖阻擋金兵難下,導致這一次黃河不再經行以往的河道,河水向東南流入泗水,再由泗水奪淮入海,從此開啟了黃河奪淮的歷程。
當講到南宋杜充決黃河,藉此擋住金兵時,楊為先深情並茂的說著,恨不得要殺了當時的杜充一幫奸臣昏君。
就是這樣的蠢笨行為,導致黃河由泗水奪淮入海,給淮河水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人工決堤沒有擋住金人南下,卻使當地許多百姓流離失所、淪為難民。
到了元明時,結合京杭大運河和黃河治理的政策,分析利弊。
關於此時黃河、淮河流域情況重點分析,如何對待,如何修繕,以及對京杭大運河的影響,最後總結為百年工程,朝廷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張泌本來只是想考一考楊為先歷經亳縣與濟寧州後的心得體會,未曾想他竟能融會貫通古今,條分縷析,更將議題深邃至治國方略之層面。
其言論橫跨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經濟民生,廣博無垠,令張泌心中暗自驚歎連連,
“此子非凡,當真是世間罕見的奇才,堪稱妖孽之姿!”
這樣的念頭在心中反覆迴響,難以平息。
楊為先瞥見張泌那滿意且興奮的神色,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竊喜。
自己這可是把後世無數科學家,與政治家的智慧結晶——黃淮海地區治理政策的精髓,巧妙地改編為貼合當前時代的治理藍圖。
可不是一幫沒學過數理化之人能想到的。
張泌的興奮之情久久未散,意猶未盡地繼續與楊為先深入探討,逐一詢問起先前未解之處。
隨著對話的深入,兩人愈發投機,張泌甚至命人取來紙筆,請楊為先將那些獨到的政策觀點逐一落筆。
二人共同逐條分析,增補其精華,刪減其贅餘,整個過程充滿了智慧的碰撞與交流的愉悅。
時光在不經意間悄然流逝,二人沉浸於熱烈的討論中,全然忘卻了午餐時分。
若非李管家數次溫馨提醒,恐怕他們會這樣一直暢談下去,不知疲倦。
停下交談後,張泌還特意說了一句:
“小興啊,老夫年齡應該和令祖父差不多,以後你就叫老夫張爺爺吧,親切些。”
楊為先聽到後,連連點頭叫著,高興死了。
認一個三品大員為爺爺,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