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深思了下,接著問道:“老夫還有一問,你可想過此時河套平原的情況,如若沒有駐軍,韃靼可能隨時南下。”
“楊大人,學生對此時河套平原的駐軍情況瞭解不多。
但學生認為,此時河套和黃河中游地區不是優先治理之地。
最重要是黃河下游、淮河水系地區。
也就是中原地區河南、山東、鳳陽府等地河道治理。”楊為先略作思索,然後認真地回答。
金幼孜聞言,也有些疑惑:“為何?”
“金大人,學生認為最主要是人口,結合經世濟民,從三個方面來說明。
一,此時吾大明不及萬萬人,北方各地區的良田都種不完,何來有百姓跑去大西北墾荒。
二,此時皇上威望正盛,韃靼等遊牧民族何來敢犯河套地區。
三,經濟不足,結合人口不足,無法實施西北地區墾荒。
如若黃河下游、淮河水系治理好,中原民生經濟必將恢復,必將成為不弱於江南等地產糧。
屆時,人口增多,餘糧充足,才能移民邊疆......”
楊為先抽絲剝繭,條理清晰,緩緩從經濟、政治、軍事三個方面進行了解釋。
眾人聽後,久久沉浸在思考之中,回味不已。
直至一刻鐘後,才漸漸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好,好,非常好。”眾人都高興地大喊起來。
張泌看楊榮還想繼續問的,連忙打斷道:“楊翰林,吾等要不要邊吃邊聊,這天氣冷,菜都快涼了。”
“哎,老夫一時高興,都差點忘了,來來,吾等邊吃邊聊。”楊榮拍了下大腿,笑著說道。
“哈哈哈,吾等邊吃邊聊,小興,坐吧。”張泌站起身,讓眾人坐下吃飯。
眾人重新落座後,楊為先開始為眾人介紹起桌上的菜餚。
眾人品嚐之後,無不交口稱讚,對楊為先的才華與廚藝讚不絕口。
隨後,大家邊吃邊談,話題轉到了黃淮河水系治理之策上,楊為先一一詳盡地解答了眾人的提問。
回答讓眾人深感滿意,紛紛讚歎不已,甚至有人提議要向永樂大帝舉薦楊為先,以展現其才能。
突然,一道莊重而嚴肅的聲音傳來:
“楊為先,你可願意拜老夫為師。”
原本嘻哈熱鬧的氛圍在眾人中,瞬間沉寂下來,大家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轉向了聲音的源頭——楊榮。
“我......我......”
楊為先被驚喜衝昏了頭,但又很冷靜。
因為在想能不能拜師?
拜師了,王秀才怎麼辦?
“傻小子,還猶豫啥,還不趕緊跪下。”張泌瞪了一眼,連忙催促。
“楊為先,難道老夫不足以當你老師?”楊榮笑著問道。
楊為先想了下,不知怎麼辦好,只能裝作無辜:
“楊大人,您的才華,學生非常欽佩。
只是學生讀書入學堂時,已經拜過恩師了。
如果此時再拜您為師,學生不知如何面對曾經的恩師。”
“哈哈哈。”
張泌聞言,沒想到楊為先這麼聰明的人,也有呆傻的一天,摸著鬍鬚大笑起來:
“傻小子,虧你讀了這麼多年書,誰說的只能有一個恩師了。
你那入學堂恩師,怎能和現在的恩師比,兩者關係都不一樣。
一位是教爾讀書識字,一位是教爾出仕做官,為政一方......”
楊為先聽到後,內心歡欣不已,如果是這樣,那肯定要拜了。
畢竟這拜的可不是一般人,那可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看到楊為先那滿臉開心的樣子,楊榮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隨即又收斂了笑容,嚴肅地再次問道:
“楊為先,可願拜老夫為師。”
“學生見過恩師。”楊為先連忙快步走到其身前,雙膝下跪行禮。
“哈哈哈,恭喜楊翰林,喜得佳徒。”眾人紛紛恭賀道。
楊榮看著楊為先對自己行跪拜禮,滿心歡喜。
收的佳徒,未及冠便考中直隸舉人,來日定是定能金榜題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