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也都和和睦睦,也不在乎那麼多,互相分享種田經驗,也沒啥的。
經過兩三年的改變,現在四團村畝產平均有一石,足足一百五十斤之多。
這可比周邊其它村高了一二十斤咯!
每家每戶幾十畝地,靠著這幾十來斤的增產,能多養活兩三口人。
再加上這幾年,楊家對村裡人或多或少的幫助,又把幾戶楊姓團結起來,村裡其他人對楊家都是熱臉相迎,有些積極的都來幫楊興家收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人生在世,不就是要做有意義的事嘛!”
“既然這世道對老百姓不公平,那就去改變它,先吃飽穿暖,就從村裡慢慢先改變吧!”楊興看著面前麥地洋溢著喜悅的村民們,感概道。
看著家人在田間忙碌地收割小麥,楊興被這周邊的氛圍感染,毫不猶豫地衝向田地,一把抓住麥稈往上拔。
老爺子看到孫子下地,用手拔麥,沒好氣地道:“乖孫兒,你這方式不對,靠雙手拔,手都磨脫皮咯。”
“你這讀書,怎麼把吃飯的活都忘了?”
楊興傻呵呵回道:“爺爺,我知道用鐮刀收麥,這不是想試試自己的力氣,順便親手近距離體驗嘛!”
“那你好好體驗,家裡還要趕緊收完這二十五畝地。這幾年家裡開墾了幾畝地,現在都要忙不過來咯!”老爺子笑呵呵看著傻樣的的孫子道。
“嘻嘻,以後還有更多呢!”
“對了,爺爺,咱家後面那一片地,有多大呀,怎麼沒人種?”楊興站起身,指著身後百八十米遠的那片地。
“那一片都是荒地,咱們村都是沿著茨河邊,隔著大堤半里地開墾的農田。”
“你指的那一片距離太遠,拉不上水,都還沒有開荒種上。”
“估算應該有個上千畝,要是咱家人口多,倒是可以慢慢往後開墾上。”老爺子看著孫子對種地感興趣,也耐心的介紹道。
“爺爺,那你想種上這些地嘛?”楊興笑嘻嘻的問道。
“咱家能有百八十畝地,爺爺都高興死咯!”
“不指望著能有這上千畝呢!”
“你好好讀書,到時成為舉人老爺,爺爺就滿足啦!”老爺子被孫兒問的,突然笑著合不攏嘴。
旁邊幹活的二叔,突然轉頭笑呵呵看向這邊道:“興兒,二叔我想種這幾千畝地,我不嫌累,到時讓家裡天天給你做白麵饅頭。”
“二叔,那就說好咯,到時讓你種這幾千畝地,你可別嫌累,哈哈!”看著樸實的二叔,楊興笑呵呵的打趣著。
“興兒,你別打趣你二叔,你好好讀書,先考上舉人,咱家才能像隔壁五星村李舉人家那樣,種上五六百畝地。”楊父看著叔侄二人,沒好氣的道。
楊興笑呵呵沒有回話,看著身後那一片地,想起後世老家這片地四五月時,可都是一片金黃。
而現在卻是雜草叢生,只能溜溜馬、牛羊。
都怪人太少了!
此時的四團村,放在後世能有差不多三四個鎮一般大小,一眼望不到頭。
可開墾地絕對有十萬畝之多,根本就不是一百多戶人能種的過來的。
要是把這些地都開墾上,發展好農業,養活個上萬戶還是可以的。
更別說一縣之地發展好,養活幾十萬人口都沒有問題。
中原之地這樣的縣太多了,可惜現在就是發展不起來,一直被江南壓制。
既然自己來到了這,還是一窮二白沒有地主的村子,就讓自己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吧!
周邊鄉親們,都未注意到農田裡一位少年立下這麼大宏願。
此時的每家每戶看著地裡豐收的小麥,幹勁滿滿,熱火朝天地收割。
短短五天內,整個四團村的小麥就被順利收割完。
楊興一家稱算了今年小麥產量,畝產達到了一百六十來斤,最高一畝良田產二百一十斤,這放到整個大明淮河以北地區,那也是數一數二。
這可讓楊家連續幾天,都是白麵饅頭加肉包子,幹勁十足生產著芒硝,每天都有三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