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整個江淮地區就百萬人口,這變蛋生意太大,就算有幾家人一起製作變蛋,也搶佔不完。”
“咱家不光變蛋,芒硝也一樣,這些製作方法都簡單,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幾年能守住這配方。”
“時間再長就把握不住的,咱家還是要靠多提高產量和品質才能在這個市場上站穩.........”
楊興詳細闡述了多達十點的現代生意思路,令二人陷入了沉思。
正如古人所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商業之道亦是如此。
單純的理論學習與案例分析,縱然豐富,卻不及親身實踐與體驗來得深刻。
只有真正投身其中,才能領悟到不一樣的智慧與收穫。
見二人沉浸於深思之中,楊興轉而獨自凝視路旁的田野,甘蔗苗、粟米苗、黃豆苗隨風搖曳,猶如大自然繪就的一幅動態畫卷,充滿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當二人從沉思中解脫,楊興捕捉到他們眼中閃爍的異樣光彩,那或許便是他人所言的領悟與昇華。
“爹,二叔,你們二人明白了吧!”
二人對楊興鄭重地點頭。
剩下的時間裡,楊興便開始悉心教導他們數學加減運算的基礎知識,繼續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記賬能力。
畢竟,除了精通生意經營,掌握賬本的管理與解讀同樣至關重要。
今後家裡生意日益壯大,良好的財務管理將成為成功的關鍵。
提前準備,總是好的!
...............
轉眼間,從亳縣歸來已逾兩月,眼下距離八月院試僅餘半月之遙。
楊興開始忙碌地整理行囊,準備與楊父一道啟程,共赴鳳陽府,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這兩個多月以來,楊興每隔三天和老弟幾人前往學堂,向王秀才學習以外。
也在家指導提升芒硝的製作,並嘗試新增不同材料以研發出多種口味的變蛋,亦用鴨蛋做出松花蛋。
同時,編寫符合這個時代的小學數學,核心內容圍繞加減乘除運算,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設計題目。
屆時,以自家為起點,逐步將算學的價值普及至更廣泛的群體,使其深入人心。
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穩步邁向更高層次,創造新的公式、驗證其準確性,進而提升和拓寬這個時代人民發散性思維能力。
“鍋鍋,我要吃糖糖,糖糖。”
本來在編寫計算題,楊興突然看到肉嘟嘟可愛的小妹跑來,也沒啥心思繼續寫了,只好放下手中的筆,抱起小妹。
“走,哥哥帶你吃糖。三弟,跟上大哥。”楊興叫上旁邊跟小妹一起進來的楊歡道。
“吃糖糖咯,還是大哥好,二哥在家,都搶我們的糖吃。”楊歡激動跟在楊興邊上說道。
自從上次從亳縣歸途中瞥見甘蔗的那一刻起,楊興才想起來自己少做一件事,製糖。
雖說現在自己不敢大量販賣白糖,但是自己吃,倒是不怕。
隨後就買回幾十斤甘蔗回來家裡製作,一開始家裡人看他用黃泥去澆紅糖,都說他是敗家,要不是家裡有點錢,真要打一頓。
不管黃泥淋糖法還是攪拌法,過濾後產的白糖都很低,這個方法就不太行了,不知道是不是黃泥用的不對。
只能換成活性炭來過濾雜質,這個就好很多,產量還行,而且活性炭也容易製作,多試試,總能提高白糖產量。
現在楊興則要用二十斤甘蔗,才能提純半斤白糖。
這段時間製作了差不多二斤白糖,家裡三個弟弟妹妹就吃了一斤多,看著罐裡剩下的六兩白糖。
“家裡就只有這一點糖糖了,你倆要省著點吃,知道不,不然以後都沒了。”楊興一邊給二人用勺子各裝了兩勺放在小碗裡,一邊提醒道。
“鍋鍋,騙人,我以後要天天吃。”
“大哥,我也要和小妹一樣,天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