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五年,九月初七,三年一度的南直隸鄉試迎來了尾聲,在長達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鄉試要放榜了。
此時,正值桂花飄香,揭曉名次如果應試高中者,便是月中折桂之人,榮登桂榜,所有的辛苦付出終將迎來了收穫。
為何選在九月初五放榜,這個是有講究的。
朝廷規定,大省要在九月十五日前,中省要在九月十日前,小省要在九月初五前完成放榜。
而放榜日,要選在九月的寅日或辰日,這樣就可以把鄉試榜,稱為龍虎榜。
鄉試放榜,首先會在省城內通知各考生,然後布政使司同時派出送報之人,帶著文書送往中舉人家裡。
府州縣拿到放榜名單,也會跟著派出報子到地方。
如此一來,便形成三級或四級捷報,布政使司一級,府一級,州縣則是三或四級。
今年,九月初七是辰日。
南直隸布政使司,考慮到府州縣捷報,能同時趕上寅日或辰日送到中舉人家裡,便選在了這一日放榜。
這一日,應天城上空彷彿綻放了桂花的海洋,無數金黃的花瓣悠然灑落,將整個空中浸染得香氣四溢。
微風輕起,花瓣簌簌而下,猶如天界灑落的細雨,隨風輕舞至不知名的遠方。
或許,在這浪漫的桂花雨中,也許有那麼一兩瓣會落在某位生員肩頭,然後成為榮登桂榜的美好預兆。
這一日,所有考生都換上嶄新的生員服,帶著最真誠的表情,對夫子廟的方向跪拜祈求。
楊為先也不例外,跟著聚集在悅來客棧的潁州學子們一起跪拜祈求孔子保佑高中。
拜完之後,楊為先和眾人一同坐在客棧大堂前,飲茶談笑,可誰的心中都懸著一塊石頭。
未待放榜這塊石頭都不會落下,此時飲茶談笑,只是為了掩蓋內心深處難以言喻的緊張與期盼。
對於讀書人來說,能否中舉是人生中一個關鍵拐點。
過了,才有繼續參加會試,考中進士的機會。
而且,一旦中舉,意味著有了“官身”,有機會被選做官,如訓導、教諭甚至知縣。
同時,舉人從此以後可以跟鄉賢平起平坐,社會地位顯著拔高。
加上可以享受免除賦稅徭役,就會有一大堆人主動把田畝放到你的名下,從此以後吃喝不愁。
舉人見到縣官可以不用下跪,如果舉人犯了什麼律令,縣官不能隨心所欲對其施加刑罰,必須走一套複雜的程式,解除其舉人功名之後,才能動刑。
像《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的情況,都是真實案例。
鄉試和之前的縣府院試不同,放榜會有些變化。
是由衙役根據考生填寫的籍貫和暫住資訊等資料,先行來到考生在應天待的地方報喜,然後才會在江南貢院門口,張貼最終的榜單。
“來了,來了,報喜差役過來了!”
剛至辰時,外面街道就傳來一聲又一聲激動的呼喊。
聞聲,客棧大堂內湧起一股激動的浪潮,眾人不由自主地探身門外。
楊為先更是緊張至極,雙手微顫,幾乎難以把持,差點把杯子裡的茶水撒了。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此時的考生個個都希望能成為舉人,走進新的一個階級,邁入新的一個世界——權力遊戲。
在眾人的焦急等待中,過了差不多半個時辰,終於有衙役直奔悅來客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