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中華民間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
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人們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在九月九這一天,陽光灑滿大地,大明各地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菊花香。
楊族過去的半個月裡,七戶家庭齊心協力,不辭辛勞地共同築就了一座莊嚴的宗祠。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過雲層,楊家的宅院就已經熱鬧起來。
家族成員們穿著整齊的服飾,面帶笑容,忙碌地張羅著各項準備事宜。
在莊嚴的時刻到來之際,眾人步履堅定,共赴宗祠舉行立族祭祖儀式。
老爺子穩步行前,率領隊伍,緊隨其後的是楊父兄弟二人,接著是楊興三兄弟,最後是楊平老爺子所帶領的六戶男丁,井然有序地緊隨其後,共同虔誠地向先祖們獻上敬仰之情。
在前往宗祠的途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周邊村莊的村民們紛紛駐足圍觀,好奇地探望著這支隊伍。
儘管楊興家族目前的男丁僅五十餘人,但有了新晉秀才楊興的加入,預示著楊族未來有望成為舉人世族,甚至成為太和縣屈指可數的進士世族。
因此大家紛紛前來表示祝賀,對楊族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敬意。
大約巳時一刻,眾人整齊著裝,排好位置,老爺子稍許靠前,威嚴而莊重,楊平老爺子等幾位長輩則分別立於兩側,以顯尊貴。
隨後,楊父、二叔帶領的十幾位中年漢子緊隨其後,秩序井然。
最後,楊興和楊東等同輩的年輕人依次排列,步伐矯健,象徵著家族的新生力量。
整個隊伍嚴謹有序,展現著楊族的團結與威嚴。
“大明永樂十三年九月初九,太和縣四團村楊姓一族,今日建立!
恭敬祖先,祈福家族,願吾族世代繁榮,子孫昌盛,家道昌明,福壽安康。
祝先祖英靈永存,庇護我輩,共譜華章。”老爺子手拿高香走上前,給上方三排先祖敬香道。
元末明初戰亂,幾家都是因逃荒,而響應洪武大帝移民遷移到四團村,也只能記住上三代先祖。
楊興的上三代先祖牌位均居於每排左側顯要位置,這不僅僅是對先輩的尊崇,更彰顯出主脈在宗族中的重要地位與責任。
隨著老爺子這位族長敬香叩拜完成,緊接著,楊平老爺子們及楊父、楊興等人緊隨其後,一一上前上香祭祖,表達對先祖們的深深敬意與懷念。
眾人完成之後,老爺子指著宗祠內立著的青石念道:“今日後,族內要頒佈以下族規:一,遵守國法,謹記家法。
二,和睦宗族、鄉里。
三,孝順父母、敬長輩......等三十條族規。”
核心內容就是讓家族之人互相團結,不可內訌,不能欺負老百姓,違者輕則杖法,重者逐出家族。
這些基本都是楊興定下的,就是怕以後自己要是坐上高位,家族之人仗勢欺人,激起民憤。
立族祭祖完畢之後,眾人一一散開,邀請鄉親們幫忙收拾,擺開桌椅,迎接貴客,參加宴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