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學佔地面積極廣,約有二十多畝地,學舍宿舍一大片,之前縣試後沒有好好欣賞,這回可以慢慢看這內部的風景了。
劉誠把楊興帶到縣學辦公室,就讓他一人走進去,便先離開了。
楊興走進門口,敲了下門,裡面傳來:“請進。”
“學生楊興,前來拜見趙教諭。”楊興開門走進揖禮道。
這位教諭約莫五十來歲,天庭飽滿,儀表堂堂,氣質儒雅,面帶微笑,讓人如沐春風。
趙教諭站起走到楊興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著道:“原來是我們的縣案首來啦,不愧是作出《少年志》的之人。”
“很好,以後就在縣學裡安心讀書,有什麼困難可以直接說出來。”
趙教諭,名文,字崇華,是南陽縣人士,洪武二十九年舉人,多年來未更進一步,便被朝廷授教諭,教書育人。
“趙教諭謬讚,今後還需你多多指導。”
楊興和趙教諭沒有聊多久,趙教諭就帶著他來到訓導辦公室,向屋內訓導、囑託(約聘教員)等人介紹起楊興,叫了一位三十多歲的吳姓訓導今後指導楊興,便先離開了。
吳訓導,名允字言明,和趙教諭是晚年好友,江夏縣人士,歲貢國子監出身,相逢是知己,便推薦讓其教導楊興。
吳訓導帶著楊興辦入學手續,有秀才功名,還是名列前茅,也未考究一番,就直接在學籍簿寫上名字,登記個人資訊。
吳訓導登記完資訊,拍了拍楊興肩膀,語重心長地道:“楊興,趙教諭讓吾今後指導你,吾對你的安排,要認真完成。不可急功近利,好高騖遠。”
“學生謹記吳師教誨。”楊興深深一揖道。
吳訓導帶著楊興從辦公室走出來,來到學堂門口,叫出門下的弟子劉誠,帶楊興去熟悉縣學。
當劉誠得知楊興與自己同師,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熱情地帶著楊興熟悉縣學,並詳細講解禮儀規矩。
一邊遊覽縣學,熟悉縣學環境,一邊閒聊著。
縣學內部對學生也是有進行考核劃分,根據院試名次、進學後每個月考試排名,進行升降。
同時縣學會為生員提供食宿,只要成績優異,可以一直包吃包住,真要臉皮厚,一直不考中舉人,免費學習一輩子就行,最後說不準還能成為教員。
考試成績分三等,對應上中下,不同等次,所住宿舍和伙食待遇差別很大,像楊興這樣院試名列前茅,入縣學就是住最好的宿舍,吃最好的飯菜。
二人還沒逛完縣學,便到中午時分。
劉誠笑著道:“楊兄,咱倆要不先去食堂用膳,下午再遊玩。”
“劉兄,家父還在門外等候,吾今日就不留在縣學了。”
“要不一同去外邊找一酒樓吃喝一會?”楊興微微笑著邀請道。
“哎,我忘記了,楊兄是和伯父一起來的。既然楊兄相邀,哪有拒絕之理,楊兄,請。”劉誠拱手道。
..............
午飯後,楊興父子與劉誠告別,隨即在縣城中開始尋覓適宜出售的店鋪。
在縣城,一個下午之內尋得心儀的商鋪實屬不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