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微博奪冠,連夜起來肝一章,下週五天連續日萬!
-----------------
李嘉明咬牙切齒地向陳牧講述兩人為什麼忍不住跳出來,為何失了智一般跟別人競爭的真正原因!
他們是因為很久前之前的恩怨。
很多年前,他們還是學生時期的時候,某些科研成果就被搶了。
大約是20年前,李嘉明跟戴廣業曾在嶺南那邊某個地方學習。
若是暴脾氣的,徹底失望的,可能就拿著office遠遁海外搞研究去了。
雖然在外面還會受氣,但是至少掙得的是美刀。外面的人信奉弱肉強食,只要他們能給資本創造價值,他們就會一直是座上賓!
不過兩人屬於想要為國作出些貢獻的理想家。兩人靠著家裡長輩介紹,投靠到魔都這邊的學院,日子才開始好些。
前些時間,那幫老對手竟然又騎臉對他們輸出!他們不僅重薪挖他們手下的團隊,還提前仿製機械義肢,試圖搶佔他們心血成果。
心態破防的他們當即作出了不理智行為。
聽到這個,陳牧手指無意識地敲動著,示意李嘉明跟戴廣業兩人坐下,他則思索應對方案!
若是其他人遇到這個事,陳牧肯定不管不問。
但對方將手伸向了自己這邊,作為戰錘體系掌門人的他必須要找回場子。
必須出一口惡氣,殺雞儆猴。
不過如何正大光明,且讓任何人都說不上話呢?
陳牧很想做個不顧規矩的瘋子,直接開車過去,狠狠報復欺負李嘉明兩人的學閥,給公司,也給自己出一口惡氣。
但這種失智的行為是非常衝動且低效率的。
“這就是國內正常的商業競爭,不要搞得那麼不講情面吧?”
一個搞不好,親自出手的陳牧還被人扣上一個高帽呢!
先介紹讓兩人心態破防的嶺南競爭對手,被李嘉明稱之為學閥的存在。
李嘉明咬牙切齒的學閥並不是單獨的個人,而是一個體系。
陳牧要面對的也是一個體系。
很多人認為學閥都應該是壞人,搶論文一作,搶通訊作者名字,搶各種聲源,有很多讓普通人感到憤怒無比的行為。
但是,真正的學閥擁有絕對的程序正義,辦任何事情讓人挑不出毛病,絕不落人以口舌。
很多時候,學閥代表的某個利益群體。
他們只要往那裡一站,就能做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他們組成的群體做到了“針扎不進,水潑不進”。
如果你去說這個,他們直接給你扣上霸凌之類的,讓你說不出口的帽子。
學閥群體實際上在全世界都有存在。
科研資源是有限,甚至是貧瘠的。
東方學閥的壯大,有資源不足的原因,也有人情關係和背後群體的影響。
建國後,東方人因為科研太過落後,又有巨大的外部壓力,底子薄,導致科研必須卷。
為了追趕西邊,口袋裡窘迫的東方對科研領域的人無法提供海量資金支援,只能在地位上對科研人員多多照顧。
這種照顧的影響下,最終演變成某種跟西邊的產學研差不多,正反作用都有的合作模式。
資源就那麼多,你不去爭,就沒有機會給自己,就無法給自己背後代表的院系帶來專案。
只要有人類參與的科研領域,都有派系、族群和不同理念的爭奪。
若沒有科研專案,很多人就要餓肚子。
就如同某些地域黑的南方系新聞一樣,為什麼會不遺餘力地黑北方地區——利益使然!
隨著時間推移!東方加速發展,科研領域加速內卷。
一些原本的規則漸漸變了味道。
為讓自己背後院校獲得更多科研資源,科研領域的人不得不主動進行一些內卷競爭。並且控制不住地朝商業領域開拓市場!
一旦朝市場化,朝商業化前進。
即便一些活動有正向作用,但帶來的反向作用將會更加嚴重。
為了將專案進行下去,“聰明人”不得不搞出低成本的科研方式,對重點領域進行科研攻堅。
就像很多參與了低成本攻堅的基層科研從業者,都自嘲稱自己為科研民工!
他們或者是為了畢業證!或者是為了論文,每個月拿幾百塊補貼,乾的卻比拿幾萬塊工資還要高的工作量。
話回正題。
神遊天外的陳牧想到了論文跟補貼,腦海中漸漸一個計策成型了。
看坐立不安的李嘉明跟戴廣業,陳牧淡淡說道:“李老哥,戴老哥,你們的怨氣我理解,感情上我表示支援。但規矩就是規矩,傷害戰錘之人,必須要接受懲罰。”
李嘉明張張嘴,不再掙扎。
戴廣業沮喪地抱著頭。
“本人宣佈,李嘉明跟戴廣業因為違反跟戰錘簽署的合作協議中的產品質量條款,試圖將未成熟的醫療產品推向市場。鑑於兩人設計的產品不成熟,本公司決定行使否決權,否決產品民用上市。”
“直到你方按照合作合同,製作出更成熟的醫療產品為止。”
“鑑於兩人態度不正,本公司收回對嘉業科技實驗室(李嘉明跟戴廣業新聯合成立的實驗室)的7億元投資的一半費用。考慮到此次事件兩人初犯,本公司提供跟兩位教授跟後方的團隊繼續合作的機會。後續需看科研態度,驗證後方可撥款!”
這話說出後,旁邊的雷振驚愕的看向陳牧。
李嘉明喪氣的低下頭。
戴廣業臉色漲紅,攥緊拳頭!
叮叮叮~
陳牧的手指輕輕敲動辦公室傢俱。
“說完了這個,再公佈一些其他的事情吧。”
“很久之前,咱們就學過一個知識點——很多頑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開始崩壞的。”
兩人沮喪地看向陳牧,不知道他說這話是啥意思。
陳牧清清嗓子:“科研路途艱難險阻,出成果更是漫長,無數從事生物和醫療的學子,為了學習知識,付出無數心血汗水!公司考察後發現東方嶺南地區的學子,科研環境最為艱苦。”
“本公司內部有高管深知求學困難。本著感恩社會的精神,決定撥款1000億科研補貼費用,用作補貼嶺南地區生物、醫學考研的學子。”
聽到這話後,雷振驚愕地張大嘴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