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舉世轟動的大演練經過5天震撼人心的演練後,正式結束了。
前來參觀的人帶著自認為收穫豐厚的情報離開。
他們不少人已經透過各自方式,帶走東方用新材料製作的新彈藥殘渣。
武器是別想了!
東方人監控的很嚴格,根本沒辦法帶走。
這些人走的時候,都還以為東方嚴格管控的子彈和彈藥殘骸是重要物資呢!
實際上那些渣滓都是東方刻意給他們的。
東方越是表現的重視那些東西,那些人就會越努力的獲取這些殘骸。
東方只是希望競爭的研究團隊陷入他們構造的科研陷阱裡。
只要他們投入研究那些跨時代的新材料,就會發現他們非常期待的新材料不過是早已經達到某種上限的垃圾。
都是一些耗費精力,但不值得深入研究的廢物。
一些針對他人的陽謀,總是以樸素的方式佈置下來。
超級大演練結束後,演練造成餘波正在影響著人類世界。
外界的變化並沒有影響到內部。
參與演練的戰士們隨後的幾天裡,都相繼獲得屬於自己的榮耀。
他們也用親身體驗,認識到新裝備威力和優缺點。
針對使用體驗,他們提出各自的意見。
要知道東方為了準備這次大演練,可是將一些沒有列裝,且問題多多的新式武器給拉過來。
就如西邊的人說的那樣,他們的確用一些新裝備撐門面。
這些裝備資料逆天,給外人很多震撼。
但親身使用計程車兵們在模擬戰場期間,對這些裝備優劣有最直觀的感受。
比如開步兵戰車計程車兵,一個勁地抱怨電磁炮的口徑太小了。
重達幾十噸的大傢伙竟然只用12.7毫米和20毫米口徑的最小口徑的火炮。
口徑不夠,大大滴不夠!
士兵們說最少40毫米電磁炮彈,或者更大口徑步兵支援火力。
負責研究步兵戰車的軍工專家笑著點頭,說它們正在研製,爭取半年內問世。
電磁炮口徑越大,瞬間傳輸需要的能量就越大。金屬氫雖然可以當作超級儲能電源,但是它也是有上限的。
想要適應嚴酷又惡劣的戰場,還有保證持久火力,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使用新型號電磁步槍的步兵們,也提出自己使用期間的各種感受。
“電磁步槍威力是大,但是這玩意重量高達10.5公斤,步兵作戰的時候太耗費體力了。”
“長期作戰的時候還要攜帶額外的電池揹包,這對持久作戰和運動作戰太不利了。鄧教授,最好把步槍重量控制在5公斤內,要保證800米內準確射程,兼顧超強的火力投送能力。”
負責研究單兵武器的鄧教授苦笑點頭,保證一定完成士兵們的要求。
東方的步兵對手中的單兵武器有偏執狂般的要求。
之前研發時,他們說要大威力單兵武器,要有足夠強的穿透和火力壓制能力。
軍演測試之後,他們對電磁步槍的強大威力感到滿意,但是小問題更多了。
裝甲兵們也提出各自使用的時候持續愛你的問題。
滿旅長這邊手下參與機械作戰義眼植入系統,並且在這次演練中取得豐碩戰果的特種大隊,也提出自己的使用體驗。
比如某戰士要把輔助作戰義眼做到小型化,要資訊傳輸更穩定和迅速,最好要把作戰跟3DVR虛擬增強現實系統整合到裡面去。
某個戰士問詢能不能直接將機械義眼植入到眼睛中,這樣就不用佩戴外接的機械義眼了。
負責該專案的軍工專家跟李嘉明戴廣業等人點頭,表示這些技術難題正在投入資源研究。
負責防空作戰計程車兵對傳統的防空導彈提出的問題不多。
但是對鐳射防禦武器提出的意見就多了。
新研製的鐳射武器雖然解決能源問題,但鐳射的瞬間功率並不足。
這讓鐳射防禦武器面對低慢小目標的時候很輕鬆,但是面對高速穿梭無人機跟一些掠地攻擊的巡飛彈就有點捉襟見肘。
防空的戰士們希望獲得瞬間功率更高的鐳射防禦武器,保證兄弟單位作戰期間的絕對安全。
穿戴了甲殼甲,負責突擊作戰的特種士兵也對陳牧講述自己的使用體驗。
“陳總工,這種高防護的防彈衣是很不錯,但是它對士兵保護得太過全面,我們穿戴時,很多戰術動作都被嚴重影響。陳總工,能不能重新設計一套防彈甲啊?”
“設計成什麼樣子的?”陳牧好奇問道。
“防彈甲需要變得更輕便,我們遇到重機槍掃射的時候,雖然甲殼甲能夠抗住,但是反作用力太大,士兵根本扛不住子彈掃到防彈甲上的震動。大家都認為與其要全身重甲,不如要更主要護住上半身的輕便防彈甲!”
聽到這個,陳牧點頭:“倒是我的疏忽了。”
塑鋼材料的確輕便,製作的甲殼甲防護性非常好,但陳牧堆料太重了。
他沒有太過考慮士兵們的作戰需求。
眼前甲殼甲主要由頭盔、上半身軀幹、肩甲、前後護檔甲、包裹四肢和膝蓋的護甲組成。
因為上下左右都防護,這讓甲殼甲整體重量達到驚人的17公斤。
這種防護四周的甲殼對星際時代的大頭兵來說就是小意思,但對現在計程車兵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
要知道一個全副武裝計程車兵作戰負重大約為25公斤。
緊急行軍,不進行戰鬥的時候負重為60公斤。
單純的防彈甲就達到17公斤,加上重達15公斤的武器彈藥,再加上士兵必備的軍事物資,士兵的整體負重直接往40公斤靠。
這並不符合士兵高速移動作戰和持久作戰的需求。
“大致就是防護太多,我們要那麼全面防護是沒啥大用的。與其保護全身,不如就給上半身防護,下半身就保護一下大腿就行,這樣我們進行衝鋒的時候就能做到大致防護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