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音樂平臺《青花瓷》音源評論區徹底淪陷:
“單曲迴圈一晚上了,出不去了!”
“這歌詞,語文老師聽了都要做閱讀理解!”
“餘逸唱得也太好了吧!聲音好有故事感!”
“我已經預測到明年春晚必定有這首歌了…”
“#青花瓷文化輸出#感覺這歌能火到國外!”
樂評人更是連夜奮筆疾書:
“【深度解析】《青花瓷》:東方美學意象的極致運用與現代化轉譯”
“【樂評】從《蘭亭序》到《青花瓷》:餘逸的華夏風音樂美學體系構建”
“【技術流】解構《青花瓷》編曲:傳統民樂與現代流行的完美融合之道”
“【現象級】《青花瓷》為何能引爆全網?淺析其背後的文化認同與審美共鳴”
這一夜,註定因《青花瓷》而不眠。
而風暴中心的餘逸,在結束錄製後,卻悄然離開了喧囂的現場。他坐在回程的車上,看著窗外飛速掠過的夜景,手機螢幕上,是林若璃幾個小時前發來的訊息,只有簡短的四個字:
「恭喜你。很棒。」
他指尖摩挲著螢幕,眸色深沉,不知在想些什麼。
《青花瓷》的風暴,正如預料般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了整個華語世界,甚至超出了音樂的範疇。
社交媒體持續爆炸: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這句詞我已經設成所有社交賬號的簽名了!太絕了!”
“考古黨來了!餘逸大神到底還有多少庫存?從《紅玫瑰》到《富士山下》再到《青花瓷》,風格跨度之大,質量之高,非人類哉!”
“變態,除了變態我都不知道說點什麼了,一個人類,一個正常的人類,從出道開始到現在,他是作曲人啊,為什麼每一次都自己編曲甚至作詞,這玩意是他的主業務嗎?”
“只能說,這還不是最誇張的,最誇張的是,大家以為當初《紅玫瑰》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就是餘逸大神的作詞巔峰了,結果現在反手掏出了《青花瓷》……”
“媽的,死變態,人比人氣死人!”
“我在國外留學的朋友說,他們學校的華語樂迷社團已經瘋了,好多外國同學也在問這首歌,雖然聽不懂歌詞,但都說旋律和意境美哭了!#青花瓷文化輸出#”
“只有我注意到逸神的唱功又精進了嗎?那轉音,那氣息控制,細膩婉轉,完全唱出了歌裡的韻味,這才是真正的唱作一體!”
“各大音樂院校民樂系和文學系聯合發來賀電(不是),並表示已將《青花瓷》列為近期課堂分析案例。”
“救命!我媽平時只聽戲曲和民歌,剛才居然問我能不能把《青花瓷》下載到她手機裡!餘逸的受眾範圍恐怖如斯!”
樂評深度發酵:
專業樂評人的長文開始密集產出,從各個角度剖析《青花瓷》的成功。
有的從音樂技術層面,詳細解構其編曲如何將古箏、琵琶、笛子的傳統音色與電子合成器巧妙融合,創造出既古雅又現代的音場;
有的從文學意象角度,盛讚其歌詞如同一首精美的朦朧詩,“天青色等煙雨”、“釉色渲染仕女圖”、“簾外芭蕉惹驟雨”等詞句被逐字逐句分析,探討其蘊含的古典詩詞典故和現代情感隱喻;
更有文化評論者指出,《青花瓷》的成功契合了當下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的提升,它以一種不晦澀、不陳舊、極具美感的方式,喚醒了深植於文化血脈中的審美基因,是一次成功的“國潮”音樂實踐。
行業內部震動:
餘逸的手機幾乎被各路邀約打爆。音樂平臺尋求獨家專訪,時尚雜誌邀請拍攝國風主題大片,綜藝節目開出天價邀請他作為常駐嘉賓,甚至有大牌奢侈品尋求聯名合作,看中了《青花瓷》所帶來的高階、雅緻的品牌聯想。
然而,這些紛擾都被雲端娛樂擋在外面或者他本人一句“沒空”、“不感興趣”擋了回去。
這種“凡爾賽”式的拒絕,反而更增添了他的神秘感和逼格。
同時,音樂人們也陷入了集體思考與模仿。
一時間,各大唱片公司和工作室的創作方向似乎都或多或少地向“華夏風”傾斜,試圖從中分一杯羹,或是探索新的可能。但所有人都明白,《青花瓷》樹立的標準太高,近乎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短期內難以超越。
當然,伴隨著巨大的讚譽,也難免有暗流湧動。
除了之前就存在的關於“背後是否有團隊”的竊竊私語外,新的質疑聲也開始出現:
“產量高得不正常,而且首首風格迥異都這麼成熟,這創作軌跡不符合邏輯啊?”
“是不是太過於追求辭藻的華麗了?有點炫技之嫌,情感核心相比《富士山下》是否薄弱了?”
但這些聲音很快就被更龐大的讚譽浪潮所淹沒,或者被粉絲和樂評人引經據典地反駁回去。司徒蒼那邊異常沉默,沒有任何表態,但這種沉默反而更顯得暗潮洶湧。
在一片喧囂之中,處於風暴眼的餘逸卻顯得過分平靜。他婉拒了幾乎所有公開活動,依舊窩在他的工作室裡,彷彿外界的驚濤駭浪都與他無關。
這天下半晌,餘逸路過一家新開的甜品店,櫥窗裡展示著一款造型精緻的抹茶千層蛋糕。他腳步頓了頓,腦海裡莫名閃過林若璃之前說不喜歡抹茶時的彆扭表情。鬼使神差地,他走進去,打包了一份。
提著蛋糕盒回到雲端娛樂,他看著那個明顯一人份的甜點,後知後覺地感到一絲突兀。
他為什麼要買這個?算了,就當是…謝謝她發來的恭喜?
他拿出手機,點開和林若璃的聊天介面,那句「恭喜你。很棒。」還停留在那裡。他手指在螢幕上懸停片刻,發了條訊息過去:「在幹嘛?」
幾乎是訊息發出的瞬間,頂部就顯示了“對方正在輸入...”,但輸入狀態持續了好一會兒,訊息才發過來。
林若璃:「剛結束一個雜誌採訪,一直在談你的《青花瓷》。(笑臉)現在回公司路上。」
餘逸看著那個笑臉表情,幾乎能想象出她故作輕鬆打字的樣子。
他直接撥了電話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