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握持著手中的軍令,沒有言語。
雖然所有的計劃都被打亂了,但是陳望卻是看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李過如今在平涼府攪動的滿府風雨,洪承疇這個時候放心派遣他領兵追擊。
明顯是因為在淳化大捷的表現,他贏得了洪承疇的信任。
同時現在他的手中有九百餘名精銳的遼騎,九百餘名還算精銳的步兵,合計一千八百人。
那些營兵雖說是殘兵,但是好歹也是跟隨著艾萬年、劉成功等人打老了仗的軍兵。
陳望現在的腦海之中有一個想法,一個不能告訴其他的人的想法。
他想要學李成梁在遼東玩的那一套——“養寇自重”。
現在高迎祥、張獻忠、馬回回等一眾三十六營的精銳都集中在扶風一帶,向著西安府前進,擺出了進攻的態勢。
不過高迎祥和張獻忠等人的真實目的,其實還是重新離開陝西,透過潼關逃入河南。
崇禎八年陝西雖然旱情緩解了許多,但是仍然缺乏糧食,這一路上他們裹挾了大量的民眾,但是糧食卻是越發的捉襟見肘了起來。
他們當初逃入陝西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洪承疇會合眾將合圍而來。
而他們那個時候接連遭逢敗績,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回陝西。
但是眼下已經是在陝西補充完了兵員,自然是要再度殺入河南。
陝西的災荒持續之久,簡直是聞所未聞。
據《漢南續郡志》之中記載:
“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
“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
“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陝西是整個明末時期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並非是久留之地。
陝西沒有充足的糧食供養如此多的人口,必須要再度突入河南,向著湖廣和南直隸挺進。
現在平涼府,還有與之相鄰的鞏昌府中,已經沒有了多少流寇的蹤跡。
流寇全部都集中在了鳳翔府的扶風一帶,準備向著西安進攻。
李過領兵逃亡平涼府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他被李自成留下來斷後,防止左良玉出兵襲取三水。
但是卻沒有想到李自成竟然在淳化遭逢大敗,大量的潰兵北逃。
慶陽府的府城,當時俞沖霄帶著三千延綏鎮的戰兵。
李過哪裡敢和俞沖霄交鋒,只能是帶兵向著平涼府方向逃亡。
現在的李過孤掌難鳴,只是在盡力的掙扎。
陳望所想的“養寇自重”只是一個思路,並非是完全和李成梁一樣。
如果能夠追著李過進入漢中的話,那麼就最好不過了。
現在已經入九月,關中大戰即將爆發。
只要拖到了十月,高迎祥和張獻忠兩人就會向東望河南方向撤退。
只要稍微拖延一下時間,李過就會錯失掉唯一趕上大部隊的情況。
到時候如果李過想要活命,那麼唯一的出路就是逃往漢中府。
漢中府此時匪亂未平,守軍空虛。
陳望記得很清楚,在崇禎九年的時候高迎祥和張獻忠等部又竄入了漢中。
如果是一路追著李過進入漢中,那麼最好可以卡到一個頗為重要的時間點。
那麼到時候便有了充足的理由和藉口留在漢中。
漢中府如今也是隸屬於陝西,但是卻並沒有收到多少旱災的影響。
就在陝西各地不斷爆出旱災之時,漢中府在崇禎年間遭遇的卻是水禍,而且並不頻繁。
整個明末時期,南北各地都出現了大範圍的災荒。
北方受災最為嚴重,而後從北一直蔓延到了南方。
不過四川、湖廣、兩廣、江南、漢中這些地方的受災情況卻是並不高。
左良玉在歷史上是怎麼完成實質性割據,陳望全都一清二楚。
“李自成……”
陳望的臉上露出了些許的笑容。
他本以為連番遭遇到李自成,是運氣不好。
但是現在想來,李自成倒是他的福星。
第一戰湫頭鎮,遭遇李自成,他晉升成為了把總。
第二戰淳化,又是對陣李自成,然而他直接一躍成為了遊擊。
李自成在淳化的逃亡,又給了他一個絕佳的機會。
“等到日後再相見,我一定會好好的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