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

第474章 天命

“嗚————”

沉悶的號角聲縈繞在京杭大運河的上空。

濃重的晨霧如紗幔般籠罩著運河的沿線,讓眾人的視野受到不小的侷限。

隱約可見無數桅杆刺破霧靄,如同蟄伏的獸群露出身影。

溼冷的霧氣在桅杆間流動纏繞,將戰船的輪廓暈染成水墨畫般的模糊剪影。

水汽凝結在甲板的紅衣炮管上,化作細密的水珠緩緩滑落。

偶爾有晨風吹過,霧氣便如潮水般流動。

運河之上,水手們壓低嗓音傳遞著號令,船槳入水的嘩啦聲和纜繩摩擦桅杆的吱呀聲在霧中迴盪。

隨著晨光漸盛,霧氣開始緩緩散去。

運河上的景象終於清晰起來。

三桅福船巨大的身影從霧中完全顯現,宛如移動的城垣一般。

在其周圍,無數戰船次第浮現。

蜈蚣船細長的船身破開水面,兩側數十支船槳整齊划動。

輕捷的哨船、鷹船在艦隊之中快速的穿梭著,向前逐漸鋪開。

他們是大軍的先鋒,擔負著為艦隊的示警的作用。

就在運河西岸。

一列列火銃兵踏著統一的步伐沿河岸行進。

他們揹帶著火銃,沉默前行,刺刀隨著步伐有節奏地上下起伏。

三稜刺刀在晨光中泛著冷森森的寒芒,遠遠望去宛如一片移動的鋼鐵叢林。

不時便有一隊輕騎兵如疾風般掠過行軍的縱隊,順著佇列向著遠方疾馳而去。

而後用不了多久,便又消失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

浩大的軍勢驚起了兩岸棲息的寒鴉,這些黑羽的鳥兒剛剛掠過軍陣上空,便被那凜然的肅殺之氣駭得四散驚飛。

運河之上,在這一眾舟船之中,一艘三桅福船宛如鶴立雞群一般巍然矗立在前中央的位置,其龐大的船身比其他戰船高出近丈。

陳望站在艦首的位置,這艘三桅福船高聳的艦橋讓他足以俯瞰整支大軍。

運河之上的水師戰船有差不多將近五百餘艘。

其中大福船五艘,一號福船十五艘,二號福船三十六艘,蜈蚣船二十艘,趕繒船五十一艘,主力戰船合計一百二十七艘。

其餘都是鷹船、蒼山船這類的用作輔助功能的小船。

單單水師的兵馬便已經是超過了一萬五千之眾。

“按照現在的航速,五日之後便可以抵達濟寧。”

孫慎吾站在陳望的旁側,向著陳望彙報著如今的北上的進度。

隨著揚州之戰的塵埃落定,南國的局勢在陳功帶領七萬平南鎮的兵馬南下,而迅速的穩定。

李際遇領兵出城投降,獻出了南京城。

南京萬民軍的水師自然也是隨著李際遇一起投降。

沒有了萬民軍水師的阻攔,孫慎吾帶著本部的水師一路沿長江東進,而後又北上轉至京杭,得以一路抵達了徐州。

陳望微微皺眉,這略帶腥臭味的河風無論是聞上多少次,都讓他感覺有些不適。

不過陳望的心緒並沒有因此被影響,他的思緒仍舊清晰,哪怕是昨夜只睡了僅僅四個小時。

“建奴,那邊的水面之上,有什麼動靜?”

聽到陳望的問話,孫慎吾微微垂首,回答道。

“李青山已領所部的舟船抵達了濟寧的南面二十餘里的地方,基本已經確定了建奴仍舊龜縮在沉中。”

“北國的水師基本都是小船,罕有大船,周邊能夠藏兵地方都檢查了一番,沒有見到有潛伏的火船。”

孫慎吾停頓了一下,有些猶豫。

“李青山乃是李巖舊部,總鎮,此番委任李青山為水師副總兵,讓其獨領一師。”

“戰事有利於我軍之時確實不必擔憂,但……”

孫慎吾的言外之意,陳望自然是聽得出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陳望抬起手,止住了孫慎吾後續的言語。

李青山和王浚兩人,都是山東義軍。

在孫傳庭的進剿之下,兩人不得不將所部南遷,與萬民軍聯合。

而後李青山和王浚兩部收到了李巖的改編。

雖然李青山和王浚一樣,都被封為了制將軍。

但是因為關係的遠近,萬民軍的水師,實際卻是被王浚所掌控,他只是作為副手。

當初監察所坐探的彙報,李青山根本就不想合流,只是卻難以壓服底下的各路頭目,此番合流為副,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也沒有任何的作用。

所以陳望沒有猶豫,暗中派去使者與李青山洽談。

之後李青山果然回信,同時表露了效忠的想法。

陳望之所以對於萬民軍水師戰力極為了解,正是因為從李青山那裡獲取了大量的情報。

原本在局面僵持之時,李青山還有些疏遠。

但是隨著戰局的偏斜,萬民軍顯露出了頹勢,李青山的想法便徹底的堅定了。

在揚州之戰的最後,陳功帶領的平南鎮兵馬趕到,徹底了擊潰了萬民軍陸師的主力之後。

李青山毫不猶豫,選擇了倒戈一擊。

王浚被李青山伏殺,使得萬民軍的水師失去了指揮。

而後李青山帶領麾下的兵馬開始追剿王浚的殘部。

所有想要負隅頑抗的萬民軍水師將校都被李青山所殺,其餘的人則被李青山收降。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靖南軍水師實力膨脹如此之多的原因。

孫慎吾的擔憂,在於李青山的反覆無常。

一旦戰事不利,恐怕李青山會生出倒向清軍的想法。

“如今鎮下水師三分二的舟船都在你的手上,李青山只是山東的水師總兵官,就算是想要反叛,也難以功成。”

“而且……”

陳望神色平靜,目視著河面之上如林般的旌旗。

“我們,也絕對不會輸。”

大勢如潮,洶洶向前,李青山確實是一個不擇不扣的投機者,他和鄭芝龍其實並沒有什麼兩樣。

但是隻要大勢在他,李青山便比不可能反抗。

就像如此盡心盡力的鄭芝龍一般。

揚州一戰,鄭氏的船隊就在江面之上,看著三十餘萬的萬民軍在一夕之間覆滅。

為了展示軍力,陳望甚至還讓鄭芝豹上岸隨軍。

揚州之戰慘烈的戰鬥,讓鄭芝豹這位在外洋橫行無忌的巨寇臉色發白,張口無言,心中滿是驚懼。

海戰雖然慘烈,但是一般接站,大多不過是百人之間搏殺。

但是陸戰,超過十萬人以上大規模的戰爭,軍陣之間彼此絞殺,進退維谷,人命如同草芥,已經不能單單用慘烈來形容。

投機者,沒有什麼不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