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

第482章 夜盡天明

崇禎十六年,四月十一日。

五更。

濟寧城東,燈火盈野。

自四更天炸響的第一聲炮起,銃炮的轟鳴便再未停歇。

府河兩岸躍動的火把連成一片,銃炮聲如雷,喊殺聲震天。戰鼓在曠野上轟鳴,漢話、蒙語、滿語在硝煙中交織。

靖南軍數萬人的離營撤軍所引發的動靜,自然是不可能瞞過僅有一水之隔的清軍。

四更時分,在靖南軍的部隊向南開拔之時,清軍的營地也陡然鼎沸了起來。

大量的清軍在海螺聲的催促之下恍若蝗群一般湧出了營地之中,向著南面飛襲而來。

已經渡過了府河的右翼清軍,也在接到了出擊軍令的下一刻便已經是傾巢而出,自東面挺近而來。

無數的火光躍動在府河兩岸的郊野之上。

銃炮聲一聲接著一聲,喊殺聲一陣高過一陣。

聯綿十餘日的春雨剛剛停歇,濟寧城外的原野上仍瀰漫著潮溼的水汽。

土地吸飽了雨水,變得鬆軟泥濘,馬蹄踏過便濺起黑褐色的泥漿。

連日的春雨府河的水位比往日漲了幾分,渾濁的河水裹挾著斷枝殘葉,湍急地向下遊奔湧。

但河面較寬的幾處淺灘仍然可以強行涉渡。

清軍想要渡河已久,早已經是提前探明瞭水情。

府河以北的清軍已經開始了渡河。

一隊隊身著明盔明甲的清軍騎兵開始涉水。

他們是各旗的護軍,此戰他們是作為大軍的先鋒。

不過早在他們之前,已經有上百艘小船運載著近千名甲兵抵達到了府河南岸,在灘頭開闢出了數塊用作渡河的營地。

隨軍的民夫們被驅趕著進入府河之中,開始搭建起了浮橋。

在一陣陣兇厲的滿語聲中,不時參雜著一些難懂的朝鮮語。

這一次入關,黃臺吉還從朝鮮強徵了不少的軍兵入營。

不過鑑於朝鮮兵糟糕計程車氣和薄弱的戰鬥意志,黃臺吉並沒有讓朝鮮兵真正的作為士兵使用。

更多的,是用這些朝鮮兵來擔任輔兵、工兵來使用。

冰冷的河水立刻漫過馬腹,激得戰馬發出不安的嘶鳴。

馬蹄攪起河底泥沙,將原本就渾濁的河水攪得更為混沌。

緊接著是第二匹、第三匹……。

而後數以百計千計的戰馬在馬背之上騎士的驅策之下如同下餃子般湧入河中。

河水之上,大量的船隻遊走著,將一隊隊全副武裝的清軍甲兵和戰馬運送到府河南岸。

“陳望察覺到我們企圖了。”

洪承疇神色凝重,目視著南面不斷搖曳的火海。

周遭的火光照在他的臉上,忽暗忽明。

洪承疇的眼眸半闔,焰火在他的眼眸之中輕輕的閃動著,讓人看不清其中湧動的暗流。

“現在……”

黃臺吉嘆息了一聲,不過也並沒有因此而低沉。

“我們只能向南。”

他們已經將自己的計劃隱藏的很好了,但最終還是讓陳望察覺出了端倪。

無言的恐懼在洪承疇的心中緩緩升起。

眼前的火光,多麼像是松錦之時的火光。

但是。

取得戰場之上優勢的部隊,卻並非是清軍,而是那支打著赤旗的靖南軍。

洪承疇的心中冷然。

他到底還是貪生怕死。

在松錦亂軍之中,與追擊的清軍騎兵相遇之時,軍潰兵散之際,他鼓起勇氣想要自刎殉國。

但是在冰冷的刀鋒接觸到脖頸面板的時候。

對於死亡的恐懼,壓倒了他心中一切的禮義廉恥。

他最終還是沒有勇氣了結自己的生命。

在清軍的監獄之中,每一刻每一天,他都比起之前更想要活下去。

最終,他說服了自己。

活下去。

雖然恥辱。

但是到底是活了下去。

一時的恥辱,算不了什麼。

只要大清入主中原了。

只要大清如同蒙元一般成為了中國的正統。

他就不會算是漢奸,就不會算是貳臣。

他的所作所為,將會是順天應命。

史書上,絕不會對他苛責太多。

但是這一切,都需要大清成為正統……

“陳望……”

洪承疇的眼眸低垂,眼眸之中情緒複雜。

他一直都記得陳望。

記得那個身上一股完全有別於其他人的朝氣,身姿挺拔的青年武官。

後面孫傳庭接任陝西巡撫之後,陳望也就此在孫傳庭的帳下聽令,就沒有多少的交集了。

在之後,洪承疇就沒有怎麼見過了陳望。

不過關於陳望的訊息,卻是一直沒有斷絕過。

平漢中之亂,斬高迎祥,勤王之戰,又在真定、賈莊、濟南等地屢建功勳。

最後一戰青山關,陳望射殺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大敗清軍,被崇禎親自下旨嘉獎,譽於遼左第一功,甚至將其與戚繼光相比。

在北上赴任之際,洪承疇曾經想過將陳望調來帳下。

但是楊嗣昌最終發話,他的話語權到底還是沒有楊嗣昌那般重,所以他最後還是隻能將陳望放離到了南面。

很多時候,洪承疇都在想。

如果將陳望麾下的漢中鎮兵係數調到松錦來。

或許松錦的戰事,他們真的能夠得勝。

但是很多事情並沒有如果。

洪承疇握緊了手中的韁繩。

對於陳望,他的心中不由的生出了一股仇怨。

明明清軍一路勢如破竹。

明明清庭正值如日中天。

明明大清入主中原,已是既定之局。

大明的傾覆,幾乎已是必然。

但是陳望,竟然以一己之力挽回了那傾覆的局勢。

現在。

陳望統合了南國,肅清了所有的叛亂。

在他們攻陷了京師的下一刻,便提兵北伐。

原本對於清庭來說大好的局勢,轉瞬之間便已經是變得岌岌可危。

洪承疇咬緊了牙關。

他不敢想去濟寧戰敗的後果。

陳望若是得勝。

清軍入主中原之勢,便會就此土崩瓦解。

那些潛藏在清庭的內部的各種矛盾也將會不斷的凸顯出來。

對於清廷來說,最好的結果都只是被趕到關外的苦寒之地。

而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