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呂氏、朱允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才多久,朱允熥剛剛被冊封為吳王,這些淮西勳貴就開始靠邊站。
曾經這些驕兵悍將,確實沒少給朱元璋惹是生非,從其中斡旋,保他們性命的正是太子朱標。
朱標多次在朱元璋面前,為這些淮西勳貴們求情,這才讓他們能安穩地活到今天。
朱元璋可是個暴脾氣,如果把殺功臣的皇帝排個名次,老朱絕對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名。
哪一次大案,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手筆,朱元璋御筆一揮,就是處死幾千,幾萬人。
論對付功臣的兇狠來,哪個皇帝也無法望老朱的項背。
當然,這些也不能全怪老朱,這些功臣們確實有一大部分是該死的。
比如胡惟庸,朱元璋有事外出,胡惟庸暫代天子執政,獨斷專行,欺上瞞下。
彷彿京師的一把手不是老朱,而是他胡惟庸。
胡惟庸就是在結黨營私的道路上瘋狂摩擦、試探,挑戰著老朱的底線。
最終朱元璋震恐,龍顏大怒,忍無可忍,下旨親自操辦了大明的胡惟庸案。
僅僅胡惟庸一案,就直接導致30000多人殞命。
這些個淮西勳貴,直到現在還是不知收斂,可能是武將都比較粗糙,內心不夠精緻,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
藍玉、常升、常森、傅友德、馮勝、何榮等人仍然跪在太子的靈堂前。
儘管春雨仍然在緩緩地下著,但是他們還跪在奉天殿外。
沒有朱元璋的旨意或者授意,他們是不敢輕易退去的。
為太子守靈,這是他們必須要做的,從朱標的角度來看,這些淮西勳貴都是臣子,而朱標則是君。
朱允熥緩緩走了過來,看見春雨中跪著的藍玉等人,心中不是滋味。
還有一年,藍玉等人就會身首異處,朱元璋就會開啟四大案的最後一案——藍玉案。
藍玉等人會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尤其是藍玉,會被朱元璋剝皮萱草,株連三族。
朱元璋的鐵腕到底是對還是錯?
如果從朱明皇權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錯,這些悍將確實都無比驕橫,不服管教,如果真留給後代,也是個禍患。
但是殺得太乾淨了,還是不免可惜。
後來,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朱允炆無將可用,竟然用李景隆那樣的草包為主帥。
結果可想而知,被朱棣吊打,直接可以改名李景敗了。
當然,這些也不能全怪朱元璋,主要也是朱允炆不會識人用人。
朱元璋還是留下了點人才的,耿炳文等人,朱允炆是堅決不用。
不過,這些不重要了,我朱允熥會全力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我朱允熥,要開創一個全新的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