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日不落教授馬丁·雅克曾在公開演講時說過:你要知道,我們相對於華夏來說,都是新人,華夏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國家。】
彈幕滑過:
一西方人除了那些不幹正事的政卿,一些學者還是非常清醒的,所以這也可能是讓我們輕敵的計謀。
一我們有著完整的歷史,又詳實的文字記錄,對應的古建築、文物、民間故事等等,我們無論血脈還是文脈,都是完整的!
一很簡單,我們對於彗星的記錄,從未中斷過。看到外邦人對華夏進行了如此高的評價,
歷朝歷代古人心中頓時充滿了驕傲之情!在天下諸國之林當中,
無數文明明滅滅,起起落落,唯有華夏文明一直薪火相傳。光耀後世!
這對於一個民族,乃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
而此刻,各個朝代位面對於“蓬星”記錄的欽天監,皆是激動無比。
沒想到他們的記錄,也在華夏文明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壯哉我華夏文明,山河永在!幸哉我華夏文明,五千年不絕!”而各個朝代位面,在編纂古籍的人們,
如四書五經,
《論語》《史記》《天工開物》《神農本草經》《永樂大典》等等。每個負責的人,此刻皆是懷揣著赤子之心。
他們知道,他們筆下的這些文字,將會成為華夏文明的薪火,必須要嚴謹對待,不能有任何差池!
【對於華夏文明的延續性,網上曾經有這樣一段描述。】
【五千年來,我們一直在世界的棋盤上對弈,而對面卻已經換了好幾輪玩家!】【我們,一直注視著一個個對手的崛起與消亡。】
【那麼,為什麼會如此呢?】
【我們華夏文明憑什麼能夠連綿幾千年不斷呢?】【今天,我就想談談這個問題。】
看到這裡,歷朝歷代古人帶著高燃的心情,紛紛仰望。他們也想要知道這個問題。
尤其是許多帝王將相,他們知道,這不僅是關乎著華夏文明的延續。也蘊藏著王朝延續的金鑰。
【第一,地理位置。】
【華夏所在的這塊地方特別好。】
【從地理位置上看,華夏東邊是太平洋,北邊是冰封的西伯利亞,西邊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直接形成了絕對防禦。】
【相比其他文明,少了許多外敵入侵,為華夏文明提供了相對封閉的平穩發育時間。】
彈幕滑過:
一這在冷兵器時代,簡直就是最好的發育場,但是也有一定侷限性。
一回復:海岸線這麼長,你說有侷限性?直接開啟大航海,工業時代也不會錯過!一回復:北方遊牧民族不解決,那就沒辦法開啟大航海,哪有那個國力。
一回復:有沒有可能,開啟大航海,工業化更新後,遊民族就個了。..
大漢武帝位面。
漢武帝劉徹望著穹幕上顯示出來的3D俯瞰地圖,若有所思。而在看到後世人的評論後,
劉徹有些失態地從龍椅上站起身來。
“先前日不落便是透過航海,殖民變強!”
“但他們本國太弱小,無法控制那麼多殖民國。”“而我華夏!”
“簡直就是海外殖民的最佳大本營!”劉徹心中頓時有了計劃。
趁遊牧民族不備,開啟大航海,殖民天下,反哺大漢發展!屆時,若漢朝擁有蒸汽機這樣的機器,更加無懼匈奴!
【而在我們華夏文明穩定發育的同一時間,由於青藏高原改變了氣候,導致長江流域沒有變成隔壁同緯度那種鬼樣子。】
【這就讓華夏文明擁有了宜居地區。】
【外加自己帶著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等多種氣候帶。】【有利於各種農作物的生產和生長,容錯率特別高。】
【其他文明滅亡時經常有個固定套路:天災頻繁、環境惡化、國無寧日,民不聊生。】【比如尼羅河兩河流域因為環境太單一,一旦有大天災,經常沒有什麼容錯率。】
【而華夏即使在後來全球性氣候劇變時期,黃河流域農業受災的時候。】
【也能把產業轉移到長江流域,重新策馬奔騰。】
【總之,華夏優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華夏可以自主發展,不會被反覆長期的入侵。】【而華夏的地勢地貌,又決定了華夏可以自給自足,繁衍生長。】
彈幕滑過:
一沒辦法啊,這就叫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樣,這是天命所歸。
一從地理學角度而言,這塊地方就容易誕生出大國,且容錯率高,而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一明朝:你最好說的是天災。
一回復:明朝不僅是因為天災,更是因為王朝週期律好不好。
看完這一段從地理角度的介紹後,歷朝歷代的後人心中更加自豪了。
同時,他們還感到非常幸運。
能夠出生在這樣一片古老、穩定的大地上。“生而為人,我很感謝華夏!”
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眼眸閃爍:“我大明是因為天災而亡?”
到底是怎麼回事?
...
【第二,政治制度。】
【古代華夏發明和延續了當時世界上最有效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和政治哲學體系,有力地保證了華夏文明的向心力和相對完整性。】
【以追求“大一統”為目標的國家統一意識形態。】
【並透過強大的君主專制ZY集權制度加以保護,這為華夏文明在農業文明狀態下的延續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只有大一統的國家形態下,長城、京杭大運河這種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工程,才有可能完成。】
【而在政治運作中,我們有著清楚的職位、明確的績效、職業專業化、溝通效率化、權力使用正規化,還外帶檢查制度。】
【這一套流程,西方很晚才出現。】
【所以,西方政治家說:華夏是創造現代國家的第一個世界文明。】【這種“大一統”的政治思想,是一脈相傳的。】
【早在先秦時期,孔子提出“一匡天下”,到孟子的天下“定於一”,荀子的“天下為一”。】
【秦一統天下之後,秦始皇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
【使得歷代王朝的更迭,都沒有影響華夏作為一個大一統國家的形式存在。】
【再到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大一統理念,被歷代帝王奉為圭桌【在數千年的時間裡,即便王朝更選、兵戈頻起,亂世紛紜。】
【哪怕是國家處於四分五裂的階段,大家也都清楚這只是暫時的,終歸要歸於一統。】
【大一統政治理念,形成了華夏獨特的凝聚力,將社會和文明朝著同一個方向引導。】彈幕滑過:
一說到底,還是秦始皇真正完成了大一統,成為萬世表率。
一如果沒有咱政哥,估計我們和歐洲情況差不多,一個鎮都敢鬧獨立。
一祖龍開創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然成為其他朝代的偶像!
大漢武帝位面。
漢武帝劉徹很滿意穹幕上的這種說辭。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點意思了。”
他注意到這句話並未用到“儒家”,而是用到了“儒術”。因為本質上,大漢所用儒術與先前儒家,那是兩碼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